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选官制度、中枢机构、赋税制度的演变等重要史实,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重点:官制变化的趋势;三省六部制的实质;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难点:制度演变发展的趋势及实质。

【教材梳理】

一、选官制度

1.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3.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选修一】(5.2)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三省六部制

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成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三、赋税制度

1.唐中叶以后,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知识拓展

1.政事堂:唐初三省长官的议事场所,唐初始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改名为中书门下,堂后设吏房、户房、兵房、刑礼房等。此时的中书门下不仅有决策权,还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

2.均田制:北魏时期推行的土地及赋役制度。均田制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为隋唐所沿袭。

3.租庸调制: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为均田制,其中租指田赋;调即户税,征收绢、布、帛等;庸指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者,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达标检测

1.1859年6月,英法因换约问题,与清军在大沽口发生冲突,在英军司令何伯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授意美军介入战斗。战斗中,美军喊出了“血浓于水”的口号,此举被一直强调中立的美国总统布坎南大加赞赏。这说明

A.英美两国同源同种 B.美国对华政策已调整

C.英美联合对华侵略 D.美国中立政策的虚伪

2.康有为和梁启超均曾表示,其政治信仰的启蒙读物是一本地理学著作,名曰《瀛寰志略》。康有为曾云,阅读此书后,他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中举后,“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据此可知,《瀛寰志略》

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B.向中国介绍了世界各国政治制度

C.利于先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 D.加快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3.在刘锡鸿出使英国期间,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要求清政府对洋货免征厘税,刘锡鸿认为德方违背了国际法:“以中国之官卡,筹中国之兵费,而敛中国民人之税厘,于洋商何与?……盖我原有自主之权,厘金应取诸我民则自取之,非外人所能过问也”,并称这种要求是“侵我国自有之权,以乖公法”。材料折射出

A.清政府积极收复丧失的权利 B.中德之间关于厘税的矛盾激化

C.国际法保障了中国国家权益 D.晚清外交出现近代化发展趋向

4.1873年,轮船招商局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得以成立。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官商矛盾便日益激化,清政府官员以“督办”的霸主身份在企业中横行无忌,轮船招商局最终也“愈发陷入困境,每年债息高达数十万两……面临破产”。材料表明

A.官商矛盾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官员墨守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C.政府压榨造成轮船招商局濒临破产

D.官督商办经营体制制约企业的发展

5.翻阅《申报》影印本可以看出,关于收复新疆议题,1880年大多数的评论和1881年所有评论均刊发于《申报》头版头条位置,且篇幅较大,几乎占据了当时《申报》头版的上半版。据此可知

A.左宗棠收复新疆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B.报纸为扩大销售积极宣扬收复新疆

C.社会舆论对新疆议题较为关注和重视

D.左宗棠收复新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6.日本外务大丞陆奥宗光指出,讲和条件中有关通商上之让与,与其说于我有利,莫如说于欧洲各国更大为有利。因为日本与清国之通商贸易,尚不如欧洲与清国之通商贸易那样发达。……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等,一切统按最惠国条款待遇,欧洲各国将立即享受其利益。材料说明

A.甲午战争得到欧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