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工程方案.pdfVIP

新时代“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工程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代“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工程方

为贯彻落实《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2021-2023

年)》、《市“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年)》文件精

神、市科技创新暨“智改数转”推进大会精神以及市第十二次党

代会提出的“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奋力在苏中地区夺冠

称雄”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

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

融合,促进我市优势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3+3”

聚焦我市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道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

业链,大力推进“政产学研金商介用”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特色园区”产业孵化体系,加快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

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攻克关

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发展创新产品,逐步实现产业链与创新

链有机融合,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

链现代化,不断提升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产业

科创名城建设增添强劲动能。

二、目标任务

围绕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成长导向、生态导向、效益导向、

品牌导向,在产业创新和机制创新上聚力用力发力。通过科技赋

能、强链补链延链,围绕“产业+高校、平台+团队、政策+基金、

孵化+园区”,打造双创平台,引用双创人才,集聚双创资源,构

建双创生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技术攻关

成功率、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新技术企业育成率、载体平台使用

率、人才引用贡献率、科技金融利用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到2026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占比力争达5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至

2.5%o

2022年主要任务: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7%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提高至2.1%,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

目各10项以上,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00项以上,新招引科

技型企业70家以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发力

1.强化产业技术攻关。系统梳理我市重点产业链上的技术堵

点、痛点、断点,制订“卡脖子”技术清单和攻关计划,面向全国

“3+3”

开展“揭榜挂帅”、重点攻坚。聚焦产业最有基础、最

有优势和最需突破的领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梯次培育库,

优选重点项目或对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的项目给予支持。瞄准未来

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决策、生物技

术、能源储存、物联网、先进材料等领域统筹开展前瞻性技术研

发布局。2022年,实施10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10项重大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

委,各乡镇园区)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强链、传统产业升

级行动,做大做强光储充、电子信息、智慧照明三大主导产业,

打造省内有地位、全国争一流的标识性产业。加快建设光储充产

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智慧照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科

创产业园区,催生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集

群,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7%以上。(责任单

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乡镇园区)

3.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推动

5G

、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

造业深度融合,聚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大

文档评论(0)

188****1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办公室文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