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单选题

1.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据此分析可知,魏征当时任职的部门可能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后来主要看重家世,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738年,唐玄宗在三省之外另设置翰林学士院,负责一部分诏书的起草工作。805年,唐宪宗继位后又规定:朝廷的制诰、诏令、敕文等都由翰林学士执笔,中书舍人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由于翰林院在宫禁之内,故称翰林学士为“内制”,而中书省在皇城,故称中书舍人为“外制”。这一做法表明唐朝后期(???)

A.中枢机构权力的转移 B.通过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C.官员选拔途径的扩大 D.集思广益以提高行政效率

4.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说明科举制的实行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提高了官员素质 B.扩大了官吏来源

C.导致“冗官”现象 D.加强了中央集权

5.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②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③元朝设中书省分割相权

A.①B.①②

C.①③D.①②③

6.西方启蒙思想家曾这样称赞中国隋唐时期的一项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里他们赞扬的这种制度

A.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B.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C.提高了官员职业素养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据此可知,钱穆认为宰相制(???)

A.在汉代时期权力至上 B.经历了从相权独揽到共议国事

C.在唐代时期权力上升 D.经历了从宰相专权到皇帝专权

8.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很乐于就任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秘书郎、著作郎、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官职,而寒门不可企及。这从本质上说明

A.寒门阶层生活贫困 B.地主阶级统治加强

C.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D.门阀政治逐步形成

9.《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由此可知,唐代(???)

A.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 B.建立了科学行政体系

C.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D.皇权受到相权的威胁

10.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11.察举制创立后,选官标准经历了“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演变,结果“以文取人”为主导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最终成了定局。这一变迁(???)

A.表明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B.是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

C.使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2.《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1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提到:“既可投牒自列,即不得不就而试之,应试者虽不必其皆见取,然终必于其中取出若干人。是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循私举之而不得。”材料主要体现该制度的进步性是

A.克服了察举制的一些弊端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D.促成儒学经义的广泛传播

14.两汉时的察举制,地方官推举人才主要参考乡闾评议;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隋唐以来科举制选官由中央部门主持,有时皇帝还亲自参与人才的选考。古代选官制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