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VIP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壕吏

一、文学常识

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号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因其诗常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誉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共有约1500多首诗被保留下来,大多存于《杜工部集》。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

二、解题

题材:叙事诗。

体裁:古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照古人诗体的分类,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没有严格要求。它的语言自由,可俗可雅,对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

三、原文

石壕吏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四、翻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越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察看。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

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五、重点问题

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的是安史之乱时期,作者目睹石壕村官吏强行征兵的故事。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上: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②渲染出兵荒马乱、鸡犬不宁的战时紧张、恐怖气氛;③揭示了诗歌主旨:体现了征兵的强制性和残酷性,表现了诗人对差役深夜强制“捉人”的揭露、批判;④为下文悲剧上演提供典型环境。

结构上:“有吏夜捉人”是全篇的提纲,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总括全诗事件的句子,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默读全诗,思考官吏为什么要利用夜间捉人?

①说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长久以来百姓一直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②官府白天抓不到人,就趁夜间人们熟睡之际抓人,“夜捉人”体现了官吏的狠毒。

通读课文,说说“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①“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总括全诗事件的句子,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②“捉”字暗示当时百姓并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却毫不顾及百姓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的凶残和霸道。体现了征兵的强制性和残酷性,表现了诗人对差役深夜强制“捉人”的揭露、批判。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句有何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统领后文。

内容上:①对比鲜明,“呼”“啼”“怒”“苦”,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的蛮横、凶狠和老妇的悲愤凄苦;②为老妇下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③表现诗人对差役的强烈憎恶,对老妇的深刻同情。

老妇人的话围绕哪个字展开?围绕这个字,展现了老妇人的哪些遭遇?表现了什么?

苦。①经受丧子之苦,三个儿子全部上战场,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②生活条件之苦,家人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③饱受征兵之苦,提心吊胆,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表现了战争惨烈战争破坏严重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诗题是《石壕吏》,而诗中却重点写了老妇人的致词,这是为什么?(赏析“三男邺城戍……出入无完裙”)

藏问于答、明暗结合。通过写老妇直接哭诉的内容,揭示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侧面更形象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