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测试题及答案
1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单选题]*
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竿充数(正确答案)D.纪昌学射
答案解析:滥竿充数:不会吹竿的人混在吹竿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像南郭先生这样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单选题]*
A.东施效颦B.邯郸学步(正确答案)C.刻舟求剑D.螳螂捕蝉
答案解析: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单选题]*
A.郑国B.燕国C.赵国D.卫国(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棘刺母猴》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晴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单选题]*
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正确答案)C.叶公好龙D.腾蛇与飞龙
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单选题]*
A猴子(正确答案)B.狐狸C蛇D兔子
答案解析:《画蛇添足》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单选题]*
A狮子B.老虎(正确答案)C.狐狸D大象
答案解析:《黔之驴》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到黔地。老虎看见驴小心接近,听见驴叫声便十分害怕地逃走,但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后,发现驴并没有特殊的本领。于是老虎跳起来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黔之驴的寓意: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身居高位却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黔之驴的启示:启示人们要敢于同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单选题]*
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比喻目光短浅之人
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单选题]*
A.为虎作伥B.亡羊补牢C.狐假虎威(正确答案)D.骑虎难下
答案解析:《狐假虎威》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单选题]*
A.公明仪(正确答案)B.张僧繇C.孙叔敖D.宋元君
答案解析:《对牛弹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公明仪的大音乐家。有一次,他看到一头牛正在吃草,就给牛弹奏了一曲深奥的清角之操”。但牛就像没听到一样,照常吃草。公明仪认真观察了一番,发现牛不是没听到琴曲,而是因为听不懂这首曲子,所以才没有任何反应。
明确这点后,公明仪又弹了一首新曲子,听起来就像蚊子、牛蝇和小牛在叫唤一样。牛听到这首曲子之后,马上停下来,摇头摆尾地竖着耳朵仔细听起来。这则寓言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
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单选题]*
A.自相矛盾B.杞人忧天C塞翁失马D.南辕北辙(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南辕北辙》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
1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