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摆转动惯量.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进入实验室本卷须知:;*;;;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右图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三个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上圆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作扭摆运动。当下盘转动角度很小,扭摆的运动可近似看作简谐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刚体转动定律均可以导出物体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下:

为下盘的质量

r,R分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

为平衡时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

T0为下盘作简谐运动的周期,

g为重力加速度〔在杭州地区〕。

质量m为的待测物体放在下盘上,并使待测刚体的转轴与轴重合。测出此时摆运动周期和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同理可求得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中心转轴轴的总转动惯量为:

不计悬线伸长,转动惯量为:

;

【平行轴定理验证】:

假设质量为的物体绕通过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c,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那么此物体对新轴OO’的转动惯量为

公式即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表达式。实验时将质量均为m,形状和质量分布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对称地放置在下圆盘上〔下盘有对称的两个小孔〕。按同样的方法,测出两小圆柱体和下盘绕oo’中心轴的转动周期TX,那么可求出每个柱体对中心转轴oo’的转动惯量:

如果测出小圆柱中心与下圆盘中心之间的距离X,以及小圆柱体的半径Rx,那么由平行轴定理可求得

比较大小,可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内容】

实验采用三线摆测定圆环对通过其质心且垂直于环面轴的转动惯量,并用三线摆的测量结果来验证平行轴定理。

实验步骤:

一.调整三线摆装置

1.先观察上圆盘上的水准器,调节底板上三个调节螺钉,使上圆盘处于水平状态。

2.利用上圆盘上的三个调节螺钉,观察下圆盘中心的水准器,使下圆盘处于水平状态。于是三悬线必然等长,这时候固定紧定螺钉。用米尺??量出悬线的长度。

3.适当调整光电传感器安装位置,使下圆盘边上的挡光杆能自由往返通过光电门槽口。

二、测量周期T0和T1、TX:

接通型FB213数显计时计数毫秒仪的电源,把光电接收装置与毫秒仪连接。合上毫秒

仪电源开关,预置测量次数为20次.

2.设置计数次数时,可分别按“置数”键的十位或个位按钮进行调节,〔注意数字调节只能按进位操作〕,设置完成后自动保持设置值,〔直到再次改变设置为止〕。

3.在下圆盘处于静止状态下,拨动上圆盘的“转动手柄”,将上圆盘转过一个小角度〔50左右〕,带动下圆盘绕中心轴作微小扭摆运动。摆动假设干次后,按毫秒仪上的“执行”键,毫秒仪开始计时,每计量一个周期,周期显示数值自动逐1递减,直到递减为0时,计时结束,毫秒仪显示出累计20个〔个〕周期的时间。〔说明:毫秒仪计时范围:分辨率为〕重复以上测量5次,将数据记录到表1中。如此测5次,进行下一次测量时,测试仪要先按“返回”键。;4.将圆环放在下圆盘上,使两者的中心轴线相重叠,按3的方法测定摆动周期。

5.将二小圆柱体对称放置在下圆盘上,用上述同样方法测定摆动周期。

6.测出上下圆盘三悬点之间的距离和,然后算出悬点到中心的距离和〔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其它物理量的测量:用米尺测出上下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放置两小圆柱体小孔间距;用游标卡尺量出待测圆环的内、外径、和小圆柱体的直径。记录各刚体的质量。;;表2有关长度屡次测量数据记录表格;表3平行轴定理验证数据记录表格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