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 杨氏之子 人教部编版 .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 杨氏之子 人教部编版 .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杨氏之子

人教部编版

教学内容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的九岁孩子风趣、机智的故事。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同时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体会故事语言的巧妙和人物语言的风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感悟人物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1.导入: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探究字词,理解大意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交流分享:品味语言,感悟风趣

-学生分享自己觉得有趣或难懂的字词,共同讨论,品味语言的风趣。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魅力。

4.朗读感悟:体验情感,提升认知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验故事情感,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

-教师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5.小结:梳理知识,巩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文言字词的意思。

-学生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作业设计

1.抄写并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故事,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改编。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朗读感悟,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文言文学习中取得进步。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感悟人物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难点详解

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和感悟人物语言的幽默、风趣是教学难点,原因在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和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逐步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往往具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特点,而且句子结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还要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从而正确理解和感悟人物的语言。

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

1.一词多义:文言文中许多字词具有多个义项,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例如,“杨”在文中既指杨梅,也指杨家之子。

2.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某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差异。例如,“甚”在古代意为“非常”,而在现代汉语中则较少使用。

3.通假字: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的通假字及其本字。例如,“慧”和“惠”在文言文中常常通用。

4.词类活用: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词类的活用规则。例如,“为”在文中是动词,表示“设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介词。

感悟人物语言的幽默、风趣

1.语言风格:文言文的语言风格通常较为简练、含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朗读来体会其独特的韵味。例如,文中的对话简短而富有内涵,需要细细品味。

2.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排比、夸张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例如,文中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通过对仗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杨氏之子对孔君平的调侃和讽刺。

3.文化背景:文言文中的许多幽默和风趣都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文中的“杨梅”和“孔雀”分别代表了杨家和孔家,这种姓氏与特定事物的关联在古代文化中较为常见。

教学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简单的文言文入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注重语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语境,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字词的意思,而不是孤立地记忆。

3.文化渗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风格。

4.朗读训练: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朗读文言文,通过朗读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克服理解文言字词和感悟人物语言幽默、风趣的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提高语文素

文档评论(0)

188****67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