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docx

2021-2022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如果要研究距今约7000至5000年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历史,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仰韶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牛河梁遗址 D.青莲岗遗址

2.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

A.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的特征 B.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D.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勤会同,离为守臣扦(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

A.奖赏开国功臣 B.拱卫王室统治

C.防止外族入侵 D.团结同姓诸侯

4.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王位世袭制度稳定 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 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5.“方里而井,扎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中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A.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B.因铁犁牛耕的出现而兴起

C.属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D.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6.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各诸侯国“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加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出现所谓“政由方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些现象

A.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表明周天子仍然具有至上权力

C.说明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 D.加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

7.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星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举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

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 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 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

8.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说道:“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则此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由此可见,该思想家提出要

A.兼爱非攻 B.克己复礼 C.无为而治 D.依法治国

9.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A.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B.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D.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10.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11.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为消除图中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 B.实行盐铁官营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董仲舒继承殷商以来盛行的天人相通观,认为天任命君王来统治民众,所以民众必须服从君王,君王必须服从天意。董仲舒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

A.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

C.提供加强皇权的理论依据 D.确立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13.据《古今乐录》云:“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摩诃兜勒一曲是指流行于中亚的马其顿歌曲)”材料反映当时

A.胡乐广泛流行 B.开放包容态度

C.中外交流频繁 D.民族交汇融合

14.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

A.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调整政策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

15.这是一部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我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该著作是

A. B.

C. D.

16.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由此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

A.五胡内迁改变了民族的分布 B.五胡内迁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

C.少数民族比汉族更加地先进 D.民族融合在战乱和迁徙中逐渐实现

17.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

A.取缔了特权阶层 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C.加快了社会流动 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18.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