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谈差异,少讲差距--从《活的教育》谈教师应有的学生观.docx

多谈差异,少讲差距--从《活的教育》谈教师应有的学生观.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谈差异,少讲差距--从《活的教育》谈教师应有的学生观

《活的教育》是陶行知先生1922年发表在《时事新报》上的一篇文章,现在读来仍然发人深省。

“我们要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倘若拿这句话去指出一些学校的问题,那是一定会被回怼的:我们学校一直以来是以人为本的,把孩子放在学校的最中央的呀。

但是,实际上呢?

行知先生说,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比方:吃饭,有的饭量大些,他要吃五碗或六碗;有的饭量小些,他只能吃一两碗。我们对于他,就只能挺起所需,不能定下死规。要是我们若定了,比如吃两碗的定要逼他吃五碗才及格,那末,这一定就是使人生病了!……

近来,跟老师们谈论课堂,常常有老师提课堂的有效性,甚至提高效课堂。有没有效,高不高效,其中必然有一个衡量的维度,那就是量——也称教学进度。倘若——其实也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吃不下,就往往被认为与班级平均水平有差距。

这种情况,反映在学生观上,就很难谈得上“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

行知先生说,儿童不但有需要,并且还有能力。……比如:赛跑,这就是一件凭能力的事。我们认定几个人同时同地立在一块,听指挥者发号令,就一齐出发,让他们各凭充分的能力自由前进,不加限制……设使我们要下个定规,规定三人赛跑,跑一百二十码或二百四十码,快慢都要一样,不许谁先谁后,那末,那个能力二百四十码的,他自然是很舒畅,不甚为难;而那只能跑得六十码或一百二十码的,他一定是很苦了。

这种现象,在我们坚持班级授课制的今天,尤其在班额比较大的学校,还是非常常见的。上课时间一致,课堂教学内容一致,课后作业要求一致,这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倘若——其实也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吃不下,就往往被认为与班级平均水平有差距。

这种情况,反映在学生观上,也很难谈得上“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

全国人大代表、雅礼中学校长王旭说过一段话:教育是培育希望的事业。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异、相信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和梦想,才能鼓舞每一个孩子的希望。

这段话,值得我们细品。异,是不同;距,是距离。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不可能有相同的人。而距离是比较的结果,是以统一标准去衡量以后得结论。

教育,是指向人的发展的。人是发展中变化中的人,所以,教育不宜给“定论”,而应该更多地给“可能”。

作为一线教师,很难对大的机制产生影响,但是,我们蹲下身子,放慢脚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接纳每一个孩子,牢记“多谈差异,少讲差距”,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与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

因为,教育,不是决胜千里之外,而是温润一步以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