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

一、课程的含义

词源分析:

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维护课程,必君子监

之,乃依法治。”首次使用了“课程”一词。宋朝时朱熹提到的课程已经与现在的意义相近

了,大致说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

在西方,curriculum(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跑马道的意思。引申为学习

内容和学习进程的安排。

二、几种典型的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目

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如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

但只关注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容易忽视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陶冶,创造力表现,

个性培养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即把所有有计划

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以图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但把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

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而不是放在学生的

心里体验上。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该是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要把重

点从手段转向目的,这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

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但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客观上是分离的,两者不

可能完全一致。

4、课程即学习经验

杜威提出,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主张从儿童出

发来设置课程,儿童的生活和需要时课程的出发点,课程必须由经验才能构成,即以经

验为本质,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从知识本位走向经验本位。

这种概念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却忽视了学科知识体系,而且不容易实施。

5、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

持这观点者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实际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

教育的职责就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但社会中存在大的偏见,不公平的

现象,倘若教育者以为教育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和不公正永

久化。

6、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一些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

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但以为学校课程能起到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那也未免太天

真了。

三、课程定义如下

课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取

向,为培养、教育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有计划、可执行的培养方案,具有目标

的明确性、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恰当性、策略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等特点。

同时,实施的过程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课堂教学及情境、教师的教学艺术及策略、

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活动等,都是课程研究的主要范畴。社会需求、儿童特点及知识

本身的特点影响了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四、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五、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关于课程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一般认为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F.Bobbitt)出版

的《课程》(curriculum)一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该书的问世使课程成为

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不过,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杜威1902年出版

的《儿童与课程》专论在课程论学科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杜威的《儿童与课程》与

博比特的《课程》共同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这一时期,另一位名美国学者查特斯(W.W.Charters)也对课程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查特斯有关课程的理念与博比特的观点大致相似。查特斯在其著名的《课程编制》

(Cu

文档评论(0)

177****7360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