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48分)

1.《商君书》载:“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并强调了需要记载为了强国所需知道的十三类数据。随着秦统一六国,这套户口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随之推行到全国。这有助于()

A.贵族控制人口转向国家控制人口B.加强政府对社会闲散流民的管控

C.解决人口隐匿和土地兼并的问题D.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2.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下面为宋代主户和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

主户(户)

客户(户)

客户占总数的比例(%)

景祐元年(1034年)

6067583

4228982

41.07

庆历二年(1042年)

6671392

3636248

35.28

皇祐五年(1053年)

6937380

3855325

35.72

嘉祐六年(1061年)

7209581

3881531

35.00

元丰元年(1078年)5497498

33.33

元符二年(1099年)6439114

32.66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

3.明朝宣德年间,祁门县十西都故民李舒妻李阿谢,因为继子李景祥“不行奉养”,以“弟承兄祀不应”为由,“经投里老及首告本县”,要求改正。徽州府根据永乐十年、二十年黄册记载做出判断,最终将户名改为“李阿谢”,同时户籍上开除李景祥的名字,并将田地准还其亲弟。这表明,黄册()

A.加速了社会的阶层流动B.强化了民间基层的自治

C.提供了人口变动的书证D.减轻了民众的税收负担

4.秦朝的基层行政单位“里”是在自然聚落的基础上划分的,为城乡基层行政区划的通称。秦将城邑中较大的自然里划分为多个行政里,而郊野的小型聚落可单独成为一个行政里。秦令规定:“诸故同里、里门而别为数里者,皆复同以为一里。一里过百而可隔垣益为门者,分以为二里。”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秦朝时期()

A.官僚政治得以确立B.行政权力向基层延伸C.社会等级趋于固化D.宗族与政府矛盾缓和

5.下图反映的是明朝的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各村村民每十家编为一牌,每一户人家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等情况一一罗列在专门制作的粉牌之上。“十家轮日收掌,每日酉牌时分,持牌到各家,照粉牌查审……若事有可疑,即行报官。如或隐蔽,事发,十家同罪。”

A.由王守仁在江西推出B.体现保甲制与乡里制合一

C.注重民众的自我管理D.有利于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6.明清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官”和“民”二元组织系统。其中“民”的组织系统包含家族、乡族、乡约、会社、会馆等形式,建立了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多种教化方式,借助血缘的、地缘的、神缘的和业缘的纽带,有效实现社会整合。这种“民”的管理模式()

A.反映了君主专制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B.适应维护传统秩序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C.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成熟D.反映了士大夫们以儒教化的政治主张

7.《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8.“劝借之令”是明代治灾的基本国策。遇到灾荒,政府一劝谕富民捐济,二劝倡士民助赈。为激励民众的助赈义行,明廷还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劝民赈灾遵循自愿原则,“官府不许逼抑科扰”;民众若出粟借贷,官府会登记在册,以“候年丰加息偿之”。这些措施()

A.稳固了官民协同的救灾机制B.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

C.激发了地方乡绅的赈灾热情D.从根本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9.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遇上大饥荒,欲开仓赈济。被人以无朝廷批文,无法动用官仓粮食为由劝阻。郑板桥则回复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毅然决定开仓放粮。这折射出清代()

A.政府注重发挥地方的能动性B.社会救济程序存在的弊端

C.社会赈灾救济机制刻板僵化D.赈济灾荒完全由政府承担

10.汉宣帝时颁布的《王杖诏令册》规定: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且无子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