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精品文档.pdfVIP

也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精品文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曹雪芹的《红楼梦》

之所以流传不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

典型形象;其中“十二钗”之一的林黛玉是其笔下最复杂,也是

作者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探讨其性格及艺术性具有重要意

义。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出了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的新人物――林黛玉。正如作者自己说的,他

所写的“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而纯属“新奇别

致”、“令世人换新眼目”的“适趣闲文”。因此,他所创造的

林黛玉,作者自谦为“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实际

上恰恰反映了作者是以创造“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为抱负

的。他果真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在《红楼梦》以前的我国

古典小说则不同,他们所创造的典型形象,差不多都打上了从封

建传统的道德观念出发的印迹,他们都可用封建道德观念中或褒

或贬的一个字来概括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如刘备的“仁”、诸葛

亮的“贤”、曹操的“奸”、宋江的“忠”、李逵的“义”、西

门庆的“淫”、潘金莲的“泼”、匡超人的“孝”、虞育德的

“儒”等等,唯有曹雪芹创造的典型形象,不但不能用这种封建

主义思想体系来概括,而且他跟这种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恰恰是

相对应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情”的代表,其性格的中

心仍是一个“情”字。

以“情”来作为典型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这并不是曹雪芹

的首创。汤显祖在他的《牡丹亭》《题词》中就写道:“天下女

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杜娘便是我国文学史上“有情

人”的典型。不过杜丽娘的有情只限于男女爱情,她所信奉的仍

旧是三从、四德、夫贵妻荣等封建主义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从描写单一的性格特征,发展为多方面、多角度、多层

次地描写人物的复杂性格。这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林黛玉这

一典型形象塑造上的又一重大艺术技巧。

《红楼梦》由于对典型形象展开了自由与宽广的多方面性格

描写,做到了如黑格尔所说,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这

就使它的典型形象具有精彩绝艳的独特性,千姿百态的丰富性和

曲尽人情的复杂性,获得了勾魂摄魄的艺术生命。它跟它以前的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比,丝毫也不给我们以单调、雷同或似曾相

识的感觉。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不是着眼于人物某一方

面的性格特征,而是仿佛如一架多棱镜,可以使读者从不同的角

度,看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并由一个人物进而反映出一个历

史朝代,从中可以发现时代风云的急剧变化,领略许多发人深思

的人生哲理,深沉地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因此,这里问题不在

于作品体裁容量的大小,也不在于作家所花笔墨的多少,而在于

作家的典型观是绝对化的、片面的,还是辨证的、全面的,他要

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是单一型的典型,即使笔墨再多也只能具

有单一性的特点;是多样性的典型,即使寥寥几笔也照样能把它

勾画得丰姿绰约,使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立

体真实感。

三、不是就事论事地从琐细的日常生活中描写林黛玉,而是

综合运用我国诗、词、绘画等艺术手段,对日常生活作了深入地

发掘和精心地剪裁,从而赋予林黛玉典型形象以诗情画意般的美

感。这是林黛玉这一形象塑造的另一艺术性。

曹雪芹以诗词作为刻画林黛玉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使林黛

玉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相当诗化了的人物,给人以不可抗拒的

艺术感染力和悠婉动人的美感享受。譬如林黛玉那埋得冢、泣残

阳的情节和她那以花喻己、以己拟花的《葬花辞》,情景交融,

使林黛玉的形象被花团锦簇映照得更美好,使林黛玉的命运被落

花衬托得更美好、更凄惨,叫人读了不得不对林黛玉的形象给予

最热烈的赞美和悲悯。

曹雪芹不仅善于用诗词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且总把人物形

象放在画境中来描写,使之更加富有艺术的魅力。如当林黛玉在

病中深感自己寄人篱下命运多舛的凄惨时,作者便把她放在“那

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的画

境中来描写“黛玉不觉心中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

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日‘秋窗风雨

夕’”。这里作者以秋灯秋夜,秋风秋雨的凄凉景色,创造了一

个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深沉、浓烈地渲染了林黛玉那多

愁善感的性格特征,使人看了不能为之鼻酸泪涌。

这位高明的“画家”就这样“画出”“千竿”竹来烘托黛

玉的性格,与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特点很称。她容

易伤感悲愁,所以又把竹子与湘潇的传说典故连在一起。作者真

文档评论(0)

领航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2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