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本课重点:古代儒家思想与法律的融合,即律令儒家化;

本课难点:从宋朝至清朝,乡约内容的演变;

知识概要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1)背景:夏商时期,君主和贵族可以殄灭生命。如“人殉”、“人祭”。

(2)起源:西周建立起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3)发展: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找救国新思想。

2.法治

(1)早期国家已经有法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

(2)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开启。

3.德治与法治之争

(1)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注重教化。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主张“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2)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唯法为治。商鞅在秦国变法,奖励耕战,军功授官;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儒家思想不合时宜,在当时备受冷落,后来才得到重用。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需要,受到重用。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的法治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商鞅“改法为律”。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令”,即法律命令。

(3)三国魏明帝减省律令,司马昭主政时再此减省《魏律》。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

(1)原因:汉武帝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士人以经注律,魏明帝设置律博士的推动。

(2)表现: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3.唐朝——礼法结合,提倡礼治

(1)唐高宗时,撰成《永徽律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志。

(2)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3)社会层面,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如《天圣令》;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2.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曾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3.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4.宋朝,理学形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深入到族规、家训之中。如朱熹的《家礼》和《小学》。

5.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如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

6.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7.清朝乡约宣讲内容是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圣谕,也常引用《大清律例》,使乡约约束力加强,并与法律合流。

达标检测

1.《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2.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思想的人物。据此可知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是()

A.外儒内法 B.外法内儒

C.博采众长 D.儒学独尊

3.宋朝基于五代的残杀,大量任用文人,支持文人群体建立儒家思想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加以固化。读书人忠君爱国,关爱苍生。地方上士人上承官府法令、协助朝廷事务,下安抚团结乡里,组织百姓生产。材料旨在说明()

A.宋朝重要官职都由文人担任

B.儒学体系可以稳定社会统治

C.文人执政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D.宋朝地方权力分配比较合理

4.论及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礼治”思想,有学者指出:“(其)殆即表现此过渡时期之趋势,故言礼而不为纯儒,近法而终不入申(申不害)商(商鞅)之堂室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礼治”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①孔子曾将其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②体现了荀子礼法并重的理念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仲舒的思想④朱熹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理学体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汉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晋律实行“五服治罪制”,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亲则定罪愈轻,反之,卑幼杀伤尊长,关系愈亲则处分愈重。唐律中有妻殴、告夫构成“不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构成“不义”罪的说法。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A.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礼法结合

C.追求无诉,调处息争

D.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