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分析法的基础理论.docx

交互分析法的基础理论.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互分析法的基础理论

主要内容提示

TOC\o1-2\h\u15790交互分析法的基础理论 1

17224一、交互分析法的人格结构理论 1

26249P(父母,Parents) 2

29065C(儿童,Children) 2

32627A(成人,Adult) 2

24932二、交互分析法的人生态度理论 3

38931.“我不好,你好” 4

263042.“我不好,你也不好” 4

269673.“我好,你不好” 4

3484.“你好,我也好” 5

26533三、交互分析法的心理病理观 5

165601.P污染A 6

33442.C污染A 6

286363.P污染A而缺乏C 7

175034.C污染A而缺乏P 7

46235.A不起作用 7

人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人秉持“我好你不好”的为人态度,而有的人则坚持“我好你也好”的社会原则。究竟哪一种生活态度是值得提倡的呢?这正是交互分析疗法所探讨的基本话题之一。那么交互分析疗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咨询方法呢?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交互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一、交互分析法的人格结构理论

交互分析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从人格结构和人生态度两方面展开的。同时五种人格结构和四种人生态度也是交互分析疗法的核心。

人格结构是交互分析疗法的基础。伯恩认为,人格是由三种自我状态构成的:父母式自我、儿童式自我和成人式自我,简称P(父母,Parents)、C(儿童,Children)、A(成人,Adult)。与弗洛伊德的分析理论对应,P相当于“超我”,C相当于“本我”,A相当于“自我”。与弗洛伊德分析理论不同的是,P、C、A都是可观察、可觉察的行为,是经验性、社会性的现实。

P(父母,Parents)

以P代表的父母式自我的价值观是父母在教导孩子时将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子女而形成的行为标准,这些行为标准通过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惩罚或奖励等得到强化,并存储于P的记忆中,在与他人接触、交流时,个体会将这些态度予以应用。P存储的被灌输的行为标准常常具有强制性,从而制约一个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群体的规范。P所存储的观念态度,更多的是个人在人生前五年里所接收的外部刺激,是儿时所见所闻的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等,因而人人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父母式自我”。

C(儿童,Children)

C是人格结构中童年的本能成分,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听到、感觉到、看到的东西,包括各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它是一些原始的冲动以及为了适应外界环境而储存于记忆中的感受资料。

A(成人,Adult)

A反映出的是个体对环境要求的客观评价。10个月前的儿童对周围的环境、要求与刺激只能做出被动的、下意识的反应,不能支配环境,也不能选择反应形式,缺乏控制能力和主动迎接生活的能力。从第10个月开始,儿童开始体验到运动的力量,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排除周围的不愉快刺激,做出一些自己认识到和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成人式自我的开始。孩子能获得与P所传授的“生活概念”全然不同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思索的生活概念”。也就是说,A是指儿童有能力区别父母所灌输的价值观或行为准则等,并建立思考观念的结果和过程。A的功能是检查P和C,权衡一个人的习得观念(P)和感觉观念(C)是否符合现实,然后选择适合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它是一种理智的筛选过程,通过它,人们才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对象做出最合适的行为。

二、交互分析法的人生态度理论

人生态度也称为生活态度,是个体通过童年经验和人生境遇综合形成的一种具有指导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标准。在儿童2岁前,还不能通过语言对他们所见所闻做出解释,但是他们仍会将体验到的情感记录下来,这些情感记录直接和抚爱或冷漠相联系。谁能为个体提供抚爱,谁就是“好”,但儿童对自己的估价却把握不了,因而,他们的“好”总是瞬间即逝,又不断地被“不好”所代替。最后,儿童开始确信“我不好”。到了三岁左右,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你好,我不好”的平衡状态。这种对自己和他人所作出的结论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一旦个体在早期生活中确立了这种态度,就不会被轻易改变,这种态度就成了被偏爱的态度,在以后的生活中总会自动地回归到这一态度,反之,又会成为他生活中主要保护的心理状态。

交互分析理论认为,人生态度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我不好,你好;第二,我不好,你也不好;第三,我好,你不好;第四,我好,你也好。儿童在两岁左右便获得了“我不好,你好”的人生态度,但这种态度是一种暂时性态度,在两岁将尽时,这种态度可能会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也可能被第二

文档评论(0)

菖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教师,善于制作各种教师常用的文档、PPT和图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