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声律启蒙十四盐其二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VIP

86 声律启蒙十四盐其二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十四盐(二)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

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

玉屑饭,水晶盐,手剑对腰镰。

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

夺槊至三唐敬德,弈棋第一晋王恬。

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

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四盐》,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感受传统文化的音韵美并感悟“十四盐”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可以表情达意。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十四盐的第二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

2、个别读,全班听,注意正音。

3、学生听老师范读,注意长句划分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

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4、全班学生诵读。

5、找出韵脚。(添、帘、潜、镰、檐、恬、纤。)。

6、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提示学生注意平仄,读出韵律和节奏)

7、注意体会平仄。

2.图示解读?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十四盐的第二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PPT第6.7.8页)

译文:好像对似乎,减少对增加,锦绣织成的帷幕对朱红色的帘子。

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PPT第9.10页)

译文探骊得珠喻考试得中对进献宝玉喻报效国家,鹭鸶立在岸上对鱼儿潜在水中。

探珠:即“探骊得珠”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周《庄子·列御寇》。“探骊得珠”的原意是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

献玉: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玉事。

玉屑饭,水晶盐,手剑对腰镰。(PPT第11.12页)

译文:玉石粉末做成的饭,水晶一样纯净的盐。手持宝剑对腰挂镰刀。

玉屑饭:传说中以玉屑做的饭,食之可无病。

水晶盐: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亦作“水精盐”。

手剑:手里拿着宝剑,持剑。

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PPT第13页)

译文:燕子的巢建在深邃的楼阁上,蜘蛛网结在空荡荡的屋檐下。

虚檐:凌空的房檐

邃阁:深幽的楼阁。

夺槊至三唐敬德,弈棋第一晋王恬。(PPT第14页)

译文:唐朝的尉迟敬德曾经三次夺下齐王手中的长矛,晋代的王恬号称是天下第一围棋手。

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PPT第15页)

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译文:游子归来时,南浦水浩浩千里清澈碧绿;夜里没有人说话,西楼外挂着一弯细细的新月。

南浦:南面的水边。

湛湛:形容水深而清澈的样子。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三夺槊(PPT第17页)

在古代,槊是一种常见的武器,很多将领都擅长使用它。这句里的“唐敬德”说的是唐代的一位将军,叫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非常勇敢,帮助唐太宗打了好多胜仗。他不光非常会用槊,而且还知道怎么躲避槊的攻击。

尉迟敬德经常单枪匹马地就往敌人的军阵里冲。敌人从四面八方用槊向他刺过来,可怎么也刺不中。尉迟敬德还经常夺过对方的槊来,反刺回去,杀伤敌人。

唐太宗的弟弟叫李元吉,也是个用菜的好手。他听说了尉迟敬德的本事,不大相信,就想和他比试一下。唐太宗拗不过李元吉,就安排了一次较量。

李元吉一开始充满了自信,他对着尉迟敬德说:“咱们都是大唐的将领,可不能伤了对方。这样,你我都把槊上面的锋刃给去掉,用竿子来对刺,怎么样?”

尉迟敬德倒满不在乎,回答说:“就算您加上了锋刃,您也伤不到我。您的梨就不要去掉锋刃了吧。倒是我这边要用竿子,您是皇子,可不能伤了你。”

李元吉一向觉得自己武功了得,听完尉迟敏德这么说,心里特别不服气。他就想:“哼!看我用槊刺中你,让你小瞧我!”可是尉迟敬德太厉害了,李元吉连刺了几次,都没刺中。

这时候,在旁边观战的唐太宗来了兴致。他问尉迟敬德:“从敌人手中夺下槊来难,还是躲开槊的攻击难?”尉迟敬德恭恭敬敬地回答:“当然是夺槊更难。”

唐太宗就让尉迟敏德试试夺下李元吉手中的粟。李元吉心想:“刚才没刺中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