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科学上教案

第一章: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

1.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对自然界和事物的探究和研究。

2.科学的特点:实验性、观察性、推理性、系统性。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科学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学的特点。

3.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观察的方法:有序观察、比较观察、分类观察。

2.实验的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和实验活动。

第三章: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提出问题: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提出科学问题。

2.假设和推理:根据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并进行推理。

3.实验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4.结论和反思: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反思。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第四章:身边的科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对身边科学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2.自然界的科学现象:如季节变化、动物的行为等。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3.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五章: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分类思维:将事物进行分类,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2.比较思维: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推理思维:根据已知事实,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思维活动。

第六章:科学探究工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常用的科学探究工具。

2.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

2.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3.称重仪:测量物体质量。

4.计时器:记录时间变化。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科学探究工具,了解其用途。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工具进行探究活动。

第七章: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

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2.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无生命、无生长、无繁殖、不能进行呼吸和排出废物。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学习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活动。

第八章:自然界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1.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物体自由落体:地球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

3.水循环:水在地球上的不断循环过程。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规律探究活动。

第九章:科学与社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互联网、新能源、医疗技术等。

2.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社会问题等。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第十章:科学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意识。

教学内容:

1.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等。

2.提高科学素养的途径:学习科学知识、参与科学探究、关注科学伦理等。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科学素养的方法和经验。

3.引导学生制定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计划,并进行交流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第一章“认识科学”中的“引导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