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6)--谈谈野外博物馆植物生理学.doc

(4.156)--谈谈野外博物馆植物生理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野外博物馆

曲径通幽,山水间暗藏科学智慧;移步换景,峰谷中蕴含着书外玄机。2020年9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域生态研究所与百山祖国家公园合作,率先提出并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了第一个“野外博物馆”,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展示形式。

百山祖国家公园俯瞰

什么是野外博物馆?

野外博物馆是按照生物学、生态学和博物馆学等原理,把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作为原地展品,通过展线和展牌等形式构建自然展示空间,面对公众普及自然知识、开展自然教育的野外场所。

野外博物馆是自然博物馆户外的延伸,旨在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海洋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和生态旅游胜地打造成户外的博物馆,达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开展自然教育的目的,是生物多样性展示和自然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公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是自然教育和生态游憩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百山祖国家公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为什么创立野外博物馆?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生态系统大面积丧失和退化,加上资源过度利用、全球变化等因素的胁迫,生物多样性正在加速丧失,大量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或处于极危和濒危状态。国家公园及其他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场所,在此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知识、提高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探索自然教育发展模式的需要

自然教育(natureeducation)是引导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关于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过程,目的是认识、了解、尊重自然,从而形成爱护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相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国家而言,我国的自然教育起步较晚。国外已经拥有系统完整的自然教育方案,甚至进行了相关立法。美国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为“教学+自然学校+项目”,在学校开展自然教育体验课、成立自然学校,通过参观国家公园等保护地学习认识自然,此外还有面向公众的教育课程项目组织,开展远足、野营等活动。澳大利亚通过政府奖励鼓励、创办可持续学校、开展社区合作等各方面渗透自然教育理念,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年要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教育中心活动至少两周。韩国通过在国立公园中设立森林博物馆并与自然解说员等结合,形成了体验式自然教育模式。国外的国家公园普遍采用自然解说径(interpretivetrail)的野外展示模式开展自然教育,例如美国大烟山国家公园和红杉国家公园、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澳大利亚沃尔普—诺那卢普国家公园和南非桌山国家公园等。

美国红杉国家公园科普牌

加拿大Banff国家公园科普展牌

中国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形成了“教学+自然学校+自然体验”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但存在一定的问题。校内自然教育过于偏重理论,缺乏实践;自然学校形式单一,市场不稳定,自然解说系统科学性不足。

就百山祖国家公园而言,地处长三角,如何坚持全民共享,开展自然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是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野外博物馆“新”在哪?

新思路:博物展馆从室内走到户外。室内博物馆的展示模式具有许多局限性,譬如无法直观展示较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现象(例如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无法深入观察大型物种实体(例如大型乔木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且缺乏体验感和趣味性。与之相反,野外博物馆以大自然已经建成的“馆”为展示平台,通过自然展线和科普展牌的模式,在纷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中选择最具代表意义的展品,设计合适的展线,并统一展线主题,讲述完整有趣的自然故事,使公众在游山玩水中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同时,室内博物馆的造价太高,而野外博物馆具有成本低、体验感强等优势,并可以与户外研学、有氧运动、生态游憩等相结合,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澳大利亚skybridge:生动展示天桥形成过程

天台山石梁瀑布:语言晦涩难懂

?

“熊猫听海”和“关公磨刀石”:过多的文学艺术元素代替了科普教育

新模式:解说系统从普适走到应景。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解说体系不完善,缺乏展品选择和展牌设计相融合的理念,展牌与原地展品结合性差,甚至同样一块展牌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和位置,使公众很难在实地受到很好的自然教育。而野外博物馆是基于现场展品设置解说展牌系统,筛选最符合原地生态特点的展品,每一块展牌都有确定的位置,更加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为公众提供了科学的自我教育平台,同时可以避免因解说人员水准参差不齐而出现误导性讲解的情况,有效发挥了自然保护地的科普教育功能,使公众在户外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特点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新要求:解说小径从点线走到整体。自然解说小径往往停留于“点”的层面,对某个展点的物种或景观进行介绍,而野外博物馆更强调“馆”的概念,由点及线、由线

文档评论(0)

158****6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