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VIP

《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语境义,根据要求进行造句训练。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二)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体会词语的不同含义。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开辟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2.师生共同探究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词典理解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2)学用采用替换法理解加点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3)教师具体讲解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学生对照检验。

明确:引导学生明白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词义。第一组句子中,前一个“开辟”的意思是“开垦”,后一个“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建立”;第二组句子中,前一个“姿态”的意思是“姿势,样儿”,后一个“姿态”的意思是“态度,气度”。

3.引导学生了解“温和”一词的含义,并尝试造句。

(1)用查词典的方法弄懂“温和”的含义。

(2)根据提示写句子。

(形容气候)不冷不热。

造句: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温和

(形容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造句:他文质彬彬,待人一向很温和。

4.教师挑选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投影展示,并进行点评。

5.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类似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不同的含义。

二、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蝉》。

过渡: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万物有灵”,选编的文章都是写事物的。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描写事物的不同方法,也体会到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思。而本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所选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描绘了我们常见的一种事物——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体会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诵读。

3.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慈溪)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善书法,继承王羲之、王献之传统,笔法外柔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他的文章婉约,文辞瑰丽,内容则比较空泛。代表作有《出塞》《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等。

4.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重点词语:

[垂]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得很远。流,发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疏,开阔,稀疏。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

[藉]凭借,依赖。

◆理解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蝉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5.指名读诗句,并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示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的认识却很独到,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外在的力量,自能声名远播。

6.小组讨论交流,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教师总结。

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诗歌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绝妙之处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7.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诗句,扩充知识储备。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两个板块的内容——分析词语不同的语境义和学习古诗《蝉》。通过这两个板块的学习,我们丰富了文化积累。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不仅积极思考,而且在课下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蝉》的相关知识。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嘉奖。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