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doc

(4.83)--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

总结一下拟南芥出土时是如何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克服困难的吧。

对拟南芥幼苗来说,出土的过程充满凶险。在出土过程中,幼苗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来自土壤的机械压力。只有在种子储存的养分耗尽前尽快突破土壤的压迫,成功沐浴阳光,幼苗才能启动光合作用顺利存活下来。为了保护子叶和幼嫩的分生组织免受机械阻力和摩擦的伤害,以拟南芥为代表的双子叶植物演化出一种被称作顶端弯钩(apicalhook)结构。

早在1881年,达尔文父子合著的《ThePowerofMovementinPlants》一书中就描述了一种位于子叶和下胚轴连接处的拱形结构,这就是顶端弯钩【1】。了解乙烯信号研究的朋友应该对这种弯钩状的结构非常熟悉,因为用乙烯处理拟南芥时最经典的“三重反应”之一就是“顶端弯钩加剧”【2】。顶端弯钩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了多种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的互作。

1990年,JosephR.Ecker实验室以拟南芥的三重反应为模式,筛选出一系列乙烯反应突变体,并克隆出许多重要基因。其中就包括后来乙烯信号通路中的“扛把子”EIN2(EthyleneInsensitive2),和顶端弯钩形成关键基因HLS1(Hookless1),这两个基因的突变都会导致顶端弯钩的形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2】。

顶端弯钩形成突变体【2】

1996年,JosephR.Ecker实验室成功克隆出HLS1基因,发现HLS1编码一个N-乙酰基转移酶。并且,HLS1还是一个典型的乙烯响应基因,当用乙烯处理后,HLS1转录本显著积累。过表达HLS1后,在空气中即可使拟南芥黄花苗出现顶端弯钩加剧的表型【3】。2012年,北京大学郭红卫实验室发现,乙烯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EIN3/EIL1可以直接结合到HLS1的启动子上,促进HLS1基因的表达【4】。2016年,北京大学钟上威实验室进一步发现,拟南芥出土过程中受到的机械压力会激活乙烯信号,稳定EIN3/EIL1,从而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5】。这些研究说明,乙烯信号通路中的EIN3/EIL1对HLS1的直接调控,对顶端弯钩的形成以及幼苗出土具有重要影响。

机械压力通过乙烯信号调节顶端弯钩的形成【5】

有意思的是,后续的一系列研究逐渐揭示,多种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GA、JA、SA和光)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都是通过调节EIN3/EIL1-HLS1来实现的。2012年,郭红卫实验室发现,GA通过解除DELLA对EIN3/EIL1的抑制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4】。2014年,北京大学郭红卫实验室和清华大学谢道昕实验室同时发现,JA一方面通过激活EBF1的表达促进EIN3的降解,另一方面通过MYC2和EIN3的互作抑制HLS1的表达,从而负调控顶端弯钩的形成【6-7】。2018年,郭红卫实验室发现,和EIN3相似,光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因子PIFs也可以正调控顶端弯钩的形成;并且两者对顶端弯钩的调控互不依赖,说明它们以平行的方式同时存在;通过进一步转录组研究发现,EIN3/EIL1和PIFs共同调节一些下游基因(包括HLS1),以整合多种激素和环境因素对顶端弯钩形成的调控【8】。2019年,郭红卫实验室又发现,SA促进NPR1和EIN3的互作,抑制EIN3和靶基因启动子结合的活性(包括HLS1),进而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9】。

此外,在JosephR.Ecker实验室关于HLS1的研究中,他们还探索了生长素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当用生长素转运抑制剂NPA和高浓度外源生长素处理时,可以完全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同时,与NPA类似,HLS1突变会改变初级生长素响应基因在下胚轴中的时空表达模式。这些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在顶端弯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关于这一点,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顶端弯钩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了多种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GA、乙烯和生长素全力合作,共同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而JA、SA和光信号通路,则暂时蛰伏,待到破土而出后,再为拟南芥的生长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上面这些信号通路之间完美配合,才能使顶端弯钩顺利形成,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会导致功亏一篑。

多种信号通路调节顶端弯钩的形成【10】

不禁又想到了我们今天正在面临的疫情。当下的中国就像正待出土的拟南芥,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医护人员就像乙烯、GA和生长素一样,奋战在疫情最前线,救死扶伤;而我们应该像JA、SA和光信号通路一样,服从安排,静静蛰伏,积蓄能量,等待疫情过后需要我们发光发热的那一天。我们要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疫情,等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

参考文献【1】DarwinC,Da

文档评论(0)

158****6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