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
考作业及答案_文论专题形考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考试说明:2022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
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
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
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
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
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
请查看。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某50%+终结性考试某50%形考任务1题
目1著名的改进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
提。所谓“刺”,指的是文艺作品培养接受者审美接受能力的作用。
选择一项:对题目2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
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
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选择一项:对题目3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
“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那么,所以也被称为“仁学”。
选择一项:对题目4“兴观群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
同规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提
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怨”
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创作的一种明
确要求。
选择一项:对题目5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选择一项:对题目6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
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选择一项:C.“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题目7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
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选择一项:A.兴题目8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
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选择一项:D.四学题目9孔子的文
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表达。
选择一项:D.仁学题目10“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
表。
选择一项:A.诗教题目11庄子“言不尽意”说到《易传·系辞》、
魏晋玄学,由陆机到刘勰、钟嵘,再由司空图到严羽、王士禛,最后到王
国维,这一条线索根本是循庄子“言不尽意”说的美学、文论史影响来勾
勒的。你怎样看待“言不尽意”?答:在“言不尽意”的根底上,庄子提
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通过“筌-鱼”、“蹄-兔”等生活实例的类比,
庄子形象表述了“言-意”之间一种本质性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语言文
字也是人们用来把握文艺作品意思的手段或工具,它们都各有各的目的,
但语言文字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是一回事,从根本上说,“言”是言
筌、工具、梯子,“意”那么是言外之意、目的,或言所要求到达的意旨,
“存言”的目的在于“得意”。在此,庄子提出了言意关系中的一大悖论,
那就是“存言”的目的竟在于“去言”或“忘言”。这也足以表达出庄子
的智慧。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以及文艺学所广泛探
讨的一个核心话题,它涉及人对世界最根本的观点与看法,也涉及到艺术
家对艺术创作最根本的审美理念及其具体实现的逻辑路径。“言”,本指
言辞、说话,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艺术语言、言语表达;“意”
即意图、想法,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话语的意义,或审美心理感受。
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中的言意论,其源出于古典哲学中的“言意之辩”。
早在先秦,“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就已受到儒、道、墨等诸流派的哲
学家的普遍关注。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言”是君子表达志向和
道德理想的工具,“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辞达而已”。又如“执所
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简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言”可以把握一定的
“意”,亦即肯定“言”也可以达“意”。那么儒、墨二家主张“言可达
意”不同,老庄的根本观点是认为“言不尽意”的。比方老子早有“信言
不美,美言不信”的论断,而庄子那么更是在此根底上对“言”的广泛性、
复杂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