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一直以来被用来检验七年级历史教学成果,记录每位学生

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科的重点和难点

进行合理规划,使教学和指导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大家整理了七

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一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

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

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

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

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

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的优

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

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

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

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

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

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

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

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

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

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

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

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

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

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

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

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

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

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

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

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七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

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

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

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

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

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

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

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

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

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

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

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

史智慧”,从而提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