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马伯乐》的反讽艺术.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TOC\o1-2\h\u

31424一、前言 2

8376二、越轨创作的反讽姿态 2

27017(一)叙事态度:以批判直面人性 3

2776(二)写作意图:以理性呼唤灵魂 3

28629三、越轨叙事的反讽艺术 5

29066(一)以人物悲喜,现论空间 5

30745(二)日常叙事,现审美距离 6

10325(三)以二元对立,现叙述力度 8

22293四、越轨价值的反讽观照 8

10983(一)边缘窘境,精英架空 9

29679(二)揭露病态,颠覆主流 9

23890五、总结 10

24034参考文献 10

18294致谢 12

PAGE

PAGE2

论萧红《马伯乐》的反讽艺术

摘要:《马伯乐》是萧红运用“反讽”笔触对抗战文学的独特感知方式和个性书写。在这部作品中,萧红提炼了反讽的核心质素,以越轨的姿态衡量了她在文学史中的创作图景。通过对文本中反讽的独特景致的把握,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萧红的反讽姿态和叙事艺术。这种反讽观照下形成的文本价值,使得《马伯乐》在萧红的越轨创作下展现出独特的反讽色彩。

关键词:反讽艺术;马伯乐;越轨

OnTheIronicArtOfXiaoHongsMaBole

Abstract:MaBoleisXiaoHongsuniquewayofperceivingandwritingagainstliteratureusingirony.Inthiswork,XiaoHongdistillsthecorequalityofirony,andmeasureshercreativepictureinliteraryhistorywithadeviantattitude.Throughthegraspoftheuniquesceneryofironyinthetext,wecandeeplyunderstandXiaoHongsironicpostureandnarrativeart.ThetextualvalueformedunderthiskindofironicobservationmakesMaBoleshowauniqueironiccolorunderXiaoHongsdeviantcreation.

Keywords:ironicart;maBole;deviant

一、前言

《马伯乐》是萧红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于1941年1月由大时代书局(香港)出版。此书的出版颠覆了萧红长期以来人物形象塑造不够鲜明的特点。这是一部与萧红以往创作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采用杂文式漫画手法组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骂”和“逃”深化主题,构建起“马伯乐式哲学”[1]。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学者刘以邕发现了《马伯乐》的第二部,为该作品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自90年代以来,随着批评方法的不断引入和深化,《马伯乐》的解读价值得到了更深入地挖掘和拓展,包括女性主义、抗战文学、话语叙事等多个维度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这表明《马伯乐》研究仍然存在探索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口。

1935年,鲁迅为萧红《生死场》所作序言中有一段经典评述:“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毋庸置疑,鲁迅对萧红的评价在萧红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评定意义和审美意蕴,“越轨的笔致”遂成为叙述萧红作品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词汇,越来越多研究者试图女性主义理论角度以此阐释萧红的作品,包括《马伯乐》如唐丹丹认为“越轨”是萧红创作的特色标志,将《马伯乐》置于抗战文学的范畴,分析了萧红以“越轨的笔致”在批判国民劣根性下坚守的女性视野及其精神立场。在抗战文学领域里,萧红的“越轨”表现出了她独特的文体本色。这种“越轨”不仅不失理性,也没有脱离女性纤悲的特殊气质。它既有力地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又带有柔美感伤的抒情韵味,编织着人道主义的理想色彩。

本文致力于回归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互动语境,聚焦于“越轨”这一关键词,对萧红作品《马伯乐》中的反讽手法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越轨的反讽”这一独特视角,我们将《马伯乐》置于抗战文学的背景下,着重审视作品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人道主义的呼唤。具体来说,本文将阐释萧红作为创作者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反讽姿态,深入探讨《马伯乐》在叙事层面的反讽艺术。

二、越轨创作的反讽姿态

《马伯乐》是萧红回归五四经典话题的作品,她在启

文档评论(0)

138****87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