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
第一篇: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书画家,有“康熙秀才、雍
正单人、乾隆进士”之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
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原文】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创作背景】
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
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
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
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动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
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
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
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
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
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作者简介人也融
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作者简介】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世籍苏州,后迁兴化。
出身穷苦,天资奇纵。自幼读书聪颖,但屡试不中,至乾隆年(1736)
中进士,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后任山东范县、
潍县知县。为人正直,不阿权贵。因为荒年开仓赈济贫民,又助农民
胜讼而得罪了豪绅,被迫罢官回家。除了在任十多年七品官外,其余
时间他均在扬州,靠作画、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曾有诗云:“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
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这首诗是郑板桥描述自己画竹的艺术
体验。通过对竹子长期而又细微的观察,郑板桥所描绘的竹子千姿百
态,达到了匠心独运、神韵高远的境界。
郑板桥画竹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在观察和思
考上不惜呕心沥血,从生活中获取感受。郑板桥有一段朴素无华的生
动自述: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
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
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
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
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为了求得对竹子的透彻了解,郑板桥在夏天时把竹床放在竹林中,
卧看新竹的生长气势;秋天,他用竹子作窗棂,透过纸窗观看竹影的
多彩多姿。郑板桥爱竹如醉如痴,已养成一种竹癖,他甚至睡在斋房
床上时,还在凝神静听竹子被风吹雨打的声音!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艺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画家,
似乎是郑板桥。他是江苏兴化人,是扬州画派的首领,以画竹最为著
名。现在,苏州、杭州的许多名胜古迹中都还有他的字画的石刻、木
刻和手迹(复制品)陈列。
郑板桥是一个“怪人”,他在山东潍县和范县做了十二年“七品
芝麻官”,因维护劳动人民利益被罢官,寓居扬州。二十年前就在扬
州卖过画的郑板桥,这时已六十岁了,“告老”还乡,名气更大。他
刻了三个印章,一曰“二十年前旧板桥”,一曰“康熙秀才,雍正举
人,乾隆进士”,一曰“七品官耳”。名气大,找他画画的人自然多。
扬州是个“盐商”聚会之区,有钱的人多,但越是有钱的人就越想揩
油。揩油者即剥削也,养成了剥削习惯的人,往往以不花钱而得到名
画家的画为乐。
1754年春,正是乾隆皇帝游罢江南之后,郑板桥的名气更大了,
向他索画的人也更多了。郑板桥有一个要好的朋友靳秋田,请他作画,
借此机会,他就发起牢骚来了。他在给靳秋田的一幅题字上写道:
“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
但笑而听之。”
这是为什么?板桥接着写道: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
享人也。”
这个宣告一出,那些扬州的盐商、富商,都知道郑板桥的字画,
没有报酬是难以得到的,但是,他们又要计较,如何以最少的报酬去
取得郑板桥的画,到他家里去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有的送几个粽子,
有的送一蛊“水晶肴肉”,有的说:“文人是不要钱的,所以我不敢
送钱,只送上你最喜欢的十枚盐茶鸡蛋。”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2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欢迎大家咨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