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核心考点练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docVIP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核心考点练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考点练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2024·安徽合肥一模)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极强的火山喷发事务,在距离S岛800千米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望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务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农作物大范围减产。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千米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改变。据此完成1~2题。

1.该次北半球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的主要缘由是大气对 ()

A.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增加

B.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加

C.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减弱

D.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2.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改变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A.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减弱

B.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减弱

C.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增加

D.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增加

晴空回波通常是雨后天晴时地表水汽蒸发,使空气湿度增加,悬浮于近地面的大量水珠对电磁波产生反射形成的。下图示意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高度与地面气温对比逐日改变。据此完成3~4题。

3.11:00~13:00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与下列大气现象亲密相关的是()

A.大气逆辐射强 B.近地面风力强

C.大气对流旺盛 D.大气逆温显著

4.正常年份,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最大值可能出现在()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2024·广东江门一模)冰川反照率是指冰川表面反射太阳辐射能量与汲取太阳辐射能量的比值。冰川反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主要跟积雪、裸冰范围、吸光性杂质含量和太阳入射角等因素有关。木斯岛冰川位于萨吾尔山北坡,不同时期3600米以上的冰川反照率都会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图1为木斯岛冰川分布图,图2为2011~2024年木斯岛冰川反照率各月平均改变图。据此完成5~7题。

图1

图2

5.木斯岛冰川反照率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8月,主要缘由是()

A.降水量大 B.植被覆盖率高

C.冰川消融量大 D.太阳高度角大

6.同一时期,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中冰川反照率最高的应当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木斯岛冰川反照率在海拔3600米以上,总体随海拔上升而降低的主要缘由是()

A.坡越陡,冰雪积累越难

B.海拔越高,植被越少

C.海拔越高,太阳入射角越小

D.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2024·浙江杭州一模)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雾凇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沙漠戈壁中更是难得一见。雾凇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亲密相关。下图为某次降雪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雾凇景观。据此完成8~9题。

8.与此次雾凇形成关系最亲密的大气受热环节是 ()

A.大气反射作用强 B.地面反射弱

C.大气逆辐射弱 D.地面辐射强

9.沙漠垄上雾凇一般要比垄间雾凇量大,其缘由最可能是()

A.垄上地势更高,降温更明显

B.垄间处于背风处,多晴天,气温高

C.垄间地势低洼,地下水更丰富

D.垄上处于迎风处,水汽更易与草木接触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心比外围地区分布高的现象。形成缘由主要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探讨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部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图a山体效应概念模型

图b38°N

图c40°N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山体效应产生的缘由。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核心考点练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2.1.A2.A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应是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飘在空气中,空气中火山灰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增加,导致气温降低,造成北半球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空气中的火山灰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加,但保温作用增加会使气温上升,与出现罕见低温天气不符。第2题,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值为负,说明1816年降水偏少。火山灰减弱太阳辐射,会使海陆温差减小;海陆温差减小,会使季风环流减弱,夏季风减弱,降水削减。

3~4.3.C4.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晴空回波顶高度与气温改变趋势具有一样性。随着气温的上升,晴空回波顶高度增加,14:00左右达到峰值,11:00~13:00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与气温上升后,大气对流强度增加,对流高度增加亲密相关。故C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晴空回波的成因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气温亲密相关,正常年份,7~9月北京地区处于雨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