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 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部分 第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docxVIP

历史(人教 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部分 第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

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课标提示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考点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①刀耕火种②青铜农具③犁壁④铁犁牛耕⑤曲辕犁

⑥垄作法⑦代田法⑧一年一熟⑨都江堰⑩筒车

考点二①铁农具②封建土地所有制③交纳赋税④自给自足⑤基本模式⑥精耕细作

[巧学妙用]

漫画证史——牛耕的出现

图解历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图示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济的演进

易错易混-—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

考法1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

【考题1】(2016·福建高三质检)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答案D

『eq\a\vs4\al(方法突破)』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首先,准确理解题干意思;其次,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题干反映了民户出钱雇人应役,保证了农业劳动时间和劳动力。服役主体仍是农户没变,也没有出现新型生产关系,更不可能改变民穷的现状,故可排除A、B、C三项。

『eq\a\vs4\al(史论链接)』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自身缺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考法2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

【考题2】(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B

『eq\a\vs4\al(方法突破)』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重要条件。精耕细作即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对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题干材料讲述了对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对于土地的处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

『eq\a\vs4\al(史论链接)』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考法3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问题

史料一

史料二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身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eq\a\vs4\al(读史用史)』

(1)史料一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人口在数量上和区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图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趋势:总人口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

原因: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2)史料二认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环境,而且更受制于外环境的影响。史料二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史料二的观点?

提示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

认识:我国农业经济在封建社会早期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eq\a\vs4\al(方法突破)』“图表型”试题是以历史图片、图表等作为载体来“图说历史”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解答图表类型主观题需要从以下因素入手:标题:看清标题的内容;时间:搞清楚图表涉及的年代;数据:重视数量关系的对比;图示:明确图表中各种符号的具体涵义;注释:往往包涵解题的关键信息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育人读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教育工作10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