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技术-7.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研究

张厚美张良辉

广州市盾建地下工程,广州,510030〕

摘要:对广州地铁二号线赤~鹭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盾构施工过程地表沉降模型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沉降槽分布模型、沉降随时间开展模型、沉降量概率分布模型等,并用数学函数加以表达。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过程的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施工参数的优化以及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主题词:地铁,盾构,沉降,统计

引言

地铁交通在中国正处于开展阶段,由于盾构施工法的平安性和先进性,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采用盾构技术修建地铁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杭州、成都等,广州是中国地铁盾构隧道开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由于地铁隧道多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众多,施工过程多少都会扰动地层,要完全消除地表沉降是很困难的。盾构施工过程的沉降会对地面建筑物的平安造成威胁甚至引起破坏,国内外已对施工沉降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沉降计算模型[1]、[2],如Peck模型〔1969〕,Attewell模型〔1981〕,O’Reilly-New模型〔1982〕,藤田模型〔1982〕等。国内专家也对上海地铁、广州地铁一号线等盾构施工过程的沉降规律进行了总结[3]-[5],得到了许多具有共性的认识。但由于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对沉降规律的定量研究还比拟少。本文对广州地铁二号线赤~鹭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建〔构〕筑物的保护,施工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工程概况

‰。

盾构机采用德国HERRENKAG公司生产的土压平衡式盾构〔EPB〕,盾构机刀盘直径6280mm,采用盾尾同步注浆〔砂浆〕方式。隧道衬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管片环外径6000mm,内径5400mm,管片宽度1500mm。

隧道洞身岩土层以=2\*ROMANII、=3\*ROMANIII类围岩为主,局部为=4\*ROMANIV、=5\*ROMANV类围岩。从上到下主要地层为:松散、稍湿的人工填土层1;可塑~硬塑状,粘性强的粘性土及粉土〈4〉;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和稍密状的粉土〈5-1〉;硬塑~坚硬状的粉质粘土及呈中密~密实状粘土〈5-2〉;隧道洞身地层为较密实、坚硬、含少量砾石的岩石全风化带〈6〉。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75m。

区间线路根本沿新港中路〔城市交通主干道〕两侧非机动车道下通过,隧道上方路面交通繁忙,道路两侧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众多,隧道常常需从建〔构〕筑物根底下方或侧面通过。其中,新南方购物中心〔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柱下扩展根底〕根底底部距隧道最近距离仅7.79m,客村立交桥〔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基侧面距隧道最近距离仅0.9m。

沉降观测方法

2.1观测仪器及要求

采用精密水准尺仪,铟钢水准尺、30米检定过的钢卷尺进行沉降观测。线路沿线一般的多层建筑物和地表沉降,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高程中误差≤±2.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mm。

2.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正常情况下,沿隧道中线上方地面每隔5米布设一个沉降观测点,每隔20米建立一个监测横断面,该断面垂直于隧道中线,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观测点,其中隧道中线上方一个点,左右间隔5米各一个点。对于软弱土层、或埋深较浅的区域,应根据隧道埋深和围岩地质条件,加密监测断面和测点。

当隧道上方为混凝土路面时,常布设两种沉降观测点,即分混凝土路面及路面以下土层两种,路面局部沿线路中线每20米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观测点直接布设在路面上,以量测路面沉降量;为了防止路面硬壳层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地层实际沉降情况,造成路面下方虚空,需钻穿混凝土路面并在路面以下地层中打入短钢筋布设观测点,以便对地层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

2.3沉降观测频率

盾构机机头前10m和后20m范围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并随施工进度递进;范围之外的监测点每周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当沉降或隆起超过规定限差〔-30/+10mm〕或变化异常时,那么加大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

沉降槽分布模型

3.1横断面沉降槽模型

图1是不同里程处隧道上方地表横断面沉降槽分布曲线。一般地,隧道中线上方沉降量最大,沿两侧逐渐减小,大局部沉降曲线形状根本符合PECK的正态分布曲线。但有一局部沉降曲线左右并不对称,特别是左线隧道〔后行〕沉降曲线,大局部向右偏移,即左线隧道右上方地表沉降量较大,这除了与左右地质条件差异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受先行隧道〔右线隧道〕的影响,此外还可能与注浆以及刀盘旋转方向有关。因此,地表沉降量最大值往往不是在隧道中线上方,而是出现在左右线隧道之间偏向后行隧

文档评论(0)

199****80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