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考前特训高考热考主题练训练8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docxVIP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考前特训高考热考主题练训练8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练8乡村振兴,人居环境

1.《史记·货殖列传》将天下分为关西、关东、江南及龙门—碣石以北四个经济区。关西、关东(“关”指崎山和函谷关)是天下财富的生产地与聚集地,江南(长江中下游南岸)一带维持着农业生产方式,龙门—碣石以北(塞北)基本为畜牧业生产区。这可以说明当时()

A.经济发展深受环境影响

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C.政府经济管理水平提高

D.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依据司马迁的记述,关西、关东大致位于黄河流域,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经济实力较强;江南大致位于长江流域,气候炎热潮湿,生产技术落后,与关西、关东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大致位于长城附近,这里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据此可知,《史记·货殖列传》中所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A项正确。

2.赵过在国家控制的公田上进行生产试验确定了代田法。这比当时的耕作方法每亩增产达到一斛,因而得到推广。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治粟内史,他亲自带领农夫下田推广牛耕,取得显著效果。这表明()

A.国家组织力量强大利于技术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C.技术发明源于劳动人民生产实践

D.大一统格局下的生产工具革新

答案A

解析赵过虽然发明了增产的代田法,但只有在他被任命为治粟内史后才使该生产方法得到广泛推广,取得显著效果,说明国家组织力量强大有利于技术推广,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赵过的代田法,而非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排除B项;代田法是赵过发明的,不是劳动人民实践得出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生产方式的革新,而非生产工具的革新,排除D项。

3.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如表是关于唐朝水利工程(单位:个)的兴建。这一变化说明了()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98

29

23

938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社会政局影响农业生产

C.中唐以后政府重视精耕细作

D.长江以南成为粮食的主产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水利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

4.北宋仁宗时,有人投告廉州刺史石元孙在屯田开发中“擅污民田”,朝廷即“遣使按视”。北宋神宗时,大兴水利,因而各“路”占用民田之事剧增,政府的对策是:“以官田计其顷亩,拨还田户;如无田可拨,即计田给值。”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B.小农经济受到保护

C.小农户土地所有制确立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朝廷严禁官府滥占民田,尊重小农土地所有权,保护小农经济稳定发展,B项正确;均田制早在唐代中期就已终止,排除A项;小农户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北宋时期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5.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要“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提出这一议案主要是为了()

A.响应“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B.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培养农民运动干部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答案D

解析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中提到要结合小农和雇工进行反帝反军阀运动,这可看出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适时调整了革命策略。由此能推动达成中共三大决定的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并开展国民革命这一目的,D项正确。

6.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实施的土地分配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认为富农是“抗日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调整反映了()

A.党内“左”倾错误得以根除

B.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对地主和富农态度发生了转变,结合材料所给时间,这是因为国内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C项正确;“根除”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事件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D项。

7.1940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即《论政策》一文指出:“关于土地政策,必须向党员和农民说明,目前不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时期,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准备

B.团结可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C.缓和与国民党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yoc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年轻人,不能太心急。稳打稳扎才能脚踏实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