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实绩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

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

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

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

2.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根据下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卷种

涉及地区

录取比例

南卷

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

55%

北卷

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

35%

中卷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

10%

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

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

3.《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

4.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巩固了地方行政制度

5.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A.加强了中央权力 B.保障了公平公正

C.迎合了豪强地主 D.催生了门阀士族

6.下面是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的统计分类表,由表可以推知,汉代察举制()

官僚贵族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A.致使富豪入仕艰难 B.忽略了身份界限

C.削弱了世卿世禄制 D.体现出公平公正原则

7.西汉武帝元丰五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和治理

C.解决诸侯王国尾大不掉问题

D.消除世家大族垄断选才之弊

8.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

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

9.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使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评析,较为合理的是()

①两种制度都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②察举制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③两种制度都采用自上而下方式选拔人才④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一定的公平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监察制度在古代中国历代都有体现,其中元代《滋溪文稿》中记载:“居官难,居宪司又难,治罪夺职而人弗怨,此尤难。”明代《明宣宗实录》中记载:“以法治人,先当自治其身,违法何以责人。”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古代中国监察()

A.注重官员自身素质

B.实际上充当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C.官吏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治绩

D.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11.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优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12.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朝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确立()

A.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D.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作为丞相副手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大权。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