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由民间叙事到文学文本.pdfVIP

歌剧《白毛女》:由民间叙事到文学文本.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剧《白毛女》:由民间叙事到文学文本

作者:冯达

来源:《知与行》2020年第06期

摘要[]以“白毛仙姑”为题材的歌剧《白毛女》风行一时,历经从民间传说到文学文本的转

变过程,不断被改编为电影、京剧、芭蕾舞剧、样板戏等一系列作品,内容也经过了删改,形

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以往研究多从意识形态角度来阐释《白毛女》

的主题意蕴,一直以来对歌剧《白毛女》的评论与研究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其深刻的历史的、政

治的内涵上面,大多批评对《白毛女》创作中的政治话语与革命化的叙事色彩大加关注,对

“白毛仙姑”这一传说如何演变到歌剧文本的过程关注还较少。同时“白毛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

女性文学形象,还是一种象征和隐喻,她的女性性别、社会身份成了民间传说与文学文本的联

结点,以及集体创作时对“白毛女”这一隐喻的利用与挖掘。因此,从民间叙事到文学文本的转

变过程来探讨《白毛女》的深刻内涵,在具体的文学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分析“白毛仙姑”的民

间传说与文人集体创作的不同特征,探究“白毛女”由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到文学文本的影响

因素及其生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白毛女;民间传说;文学文本;象征与隐喻

中图分类号[]I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6-0114-07

长久以来,《白毛女》及其相关题材一直是文学批评与研究的热点,并且形成了一个特

殊的文学现象。但大多数文章都集中于对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政治意识形态进行文学批评

与研究。本文把民间传说作为研究起点,分析歌剧文本《白毛女》在生成的过程中,所受民间

传说的影响。探讨从民间故事传说到集体创作的文学文本的过程中,对民间故事如何进行了改

造与吸收,究竟继承了什么?割裂了什么了?哪些因素参与到这一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

讨《白毛女》的文学艺术价值。

一、作为集体创作的文本

歌剧文本《白毛女》的题材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晋察冀边区西北部某地传出的一

个故事,故事名字叫作“白毛仙姑”。“白毛仙姑”最初由邵子南从晋察冀边区带回来,并亲自参

与到歌剧的创作之中,但不久与周扬意见不合,便退出了创作组。歌剧《白毛女》虽说由丁

毅、贺敬之执笔,但却是延安鲁艺工作团集体创作的成果,它和作家个人的创作有明显差别。

丁毅曾经提到过:“它包含了晋察冀地区大量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艰苦地收集、整理、加

工。”[1]延安鲁艺工作团包括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因生活经验、接受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

不同,所持的观点、角度难免不同,因此产生龃龉,具有深刻的复杂性。同时大规模集体创作

的叙事,难免遮蔽了作家的个人立场,有众声喧哗的效果,集体化、革命化的敘事模式也难免

对民间故事有所影响与干预。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解放区文艺界思想实现了高度的统1942

一,文艺要为政治服务,要为建构意识形态服务,这是解放区大批文艺工作者共同的目标与任

务。延安鲁艺艺术家们自觉地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

“白毛仙姑”这一民间传说进行搜集、整理、利用、改造。对这一民间传说进行文学性加工,摒

弃了老套的反对封建迷信的叙事模式,叙事情节的转变、民间传统伦理的因素、文学体裁的改

变、政治意识形态介入与影响等差异都影响了文本的主题。据目前资料来看,歌剧《白毛女》

的主题基本和周扬所谓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总结十分契合,在政治话

语与民间话语的双重干预之下,形成了深刻的文本意蕴。

孟悦称:“使《白毛女》从一个区干部的经历变成了一个有叙事性的作品的并不是政治因

素,倒是一些政治的、具有民间文艺形态的叙事惯例。”[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民间传说

与文学文本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同特征,要想探究民间传说与歌剧文本的不同特征,那么必须

要在两者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比较,或者说歌剧《白毛女》对“白毛仙姑”民间传说有着哪些

保留和摒弃,它继承了什么,又舍弃、割裂了什么。

首先,“白毛仙姑”这一民间故事的流传背景及其影响范围。20世纪40年代左右,流传于

河北区域一带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与在此基础上改编成的歌剧《白毛女》在故事情节

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将两个故事情节细作比较,不难发现其中的区别。“白毛仙姑”主题思想十

分明显,表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民众打破迷信、走向光明、迎接新社会,没有了旧社

会阶级压迫,农民推翻了压迫得到了翻身,重新过上了真正“人”的生活,故事

文档评论(0)

198****23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