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毛刺导致电池短路的检测方法.docxVIP

电池极片毛刺导致电池短路的检测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池极片毛刺导致电池短路的检测方法

本文作者分析零电压的产生原因,重点分析极片毛刺导致电池零电压的现象,以准确找到短路的原因,精准解决此问题,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中极片毛刺管控的重要性。

1、实验

1.1电池制备

实验电池以镍钴锰酸锂材料(NCM11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SP炭黑、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和溶剂NMP按照质量比66∶2∶2∶30搅拌,制成浆料,涂覆在15μm厚的涂碳铝箔上,单面涂覆量为270g/m2。将正极极片放置在温度(120±3)℃的烤箱中干燥24h,辊压后,极片的压实密度为3.28g/cm3。

以钛酸锂材料Li4Ti5O12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SP炭黑、黏结剂PVDF和溶剂NMP按照质量比52∶2∶2∶44搅拌,制成浆料,涂覆在15μm厚的涂碳铝箔上,单面涂覆量为214g/m2。将负极极片放置在温度(110±3)℃的烤箱中干燥24h,辊压后,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85g/cm3。干燥后的极片经分切后,极片宽度(136.0±1.0)mm,极片毛刺不超过12μm。

以1mol/LLiPF6/EC+EMC+DMC(体积比1∶1∶1)为电解液,20μm厚的聚乙烯(PE)多孔隔膜为隔膜,制备66160型电池,容量设计为45Ah。卷绕组装后,将铝壳顶盖焊封,将实验电池放置在温度(85±3)℃的烤箱中,干燥24h,再向电芯注液,注液量均为200g。注液后的电池在常温下静置72h,静置结束后,对所有实验电池进行开路电压(OCV)测试,记录电池内阻和电压。

1.2充电测试

用交流内阻测试仪进行内阻和电压分析。用5V-50A高精度电池性能检测系统进行充电性能测试。对注液后静置结束的电池进行电压测试时,短路电池的电压为0,即为零电压电池。对零电压电池进行充电测试。在环境温度(25±3)℃下,采用1A、2A和3A等不同电流充电,充电结束后,观察电池电压的变化情况。按照电流从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进行实验,充电时间分别设置为5s、10s、25s。

1.3自放电测试

采用二次元测试仪进行极片毛刺分析。用交流内阻测试仪进行内阻和电压分析。用5V-50A高精度电池性能检测系统测试电性能。用高温箱控制电池温度。

化成前的零电压电池,充电后,毛刺熔断,零电压不再出现。对该电池进行正常化成流程测试,化成工艺如下:①高温箱温度达到120℃后,搁置120min;②1.0C恒流充电至截止电压2.8V后。转恒压充电,充电截止时间2h;③搁置10min;④1.0C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1.5V后,转恒压放电,放电截止时间2h;⑤搁置10min;⑥重复②到⑤步骤3次;⑦1.0C恒流充电,充电时间0.7h,再以2.3V恒压充电,截止电流0.45A。对化成后的电池进行自放电测试。采用测试静态电压的方法,测试电压时长不少于两个月。电池在常温(25±5)℃下静置24h后,进行开路电压测试并记录。电池继续在常温下静置,一个月、两个月后,再次进行开路电压测试并记录。

2、结果与讨论

2.1化成前电池电压对比

1A、2A充电过程中及停止充电后的电池电压见图1。从图1可知,零电压电池可近似看作内部存在毛刺短路。该电池可承受1min内2A以下电流的测试。当充电电流为1A、2A时,由于内部存在毛刺导致的短路,电压达到一个稳定值后不再变化;当停止充电后,电压快速恢复到0。

继续增大充电电流,将充电电流改为3A,充电时间分别设置为5s、10s、25s,电池的充电测试曲线见图2。

从图2可知,当充电电流达到3A时,电池在5s和10s充电时间下,电压状态与1A、2A充电类似。继续延长充电时间,当充电时间超过10s后,电压缓慢上升;当充电时间达到20s后,电压快速上升,充电停止后,电压缓慢下降,短时间内没有出现之前的零电压现象。由充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速度可知,此时,电池内部的毛刺已因充电产生的热量发生了热熔断。毛刺熔断之前,在充电开始后的10~20s内,电压出现一个缓慢上升的阶段。20s后,毛刺熔断,此时电池电压出现快速上升。停止充电后,电池电压缓慢降低。毛刺熔断后,金属杂质仍然残留在电池内部,导致自放电快于正常电池。对该电池进行正常化成后,测试自放电速度。

2.2化成后电池自放电对比

实验选取的电池按照1.3节化成工艺进行充放电,步骤⑦结束后,电池荷电状态(SOC)约为80%。在常温下对电池进行自放电测试,并选取正常电池和同批包含杂质电池进行对比,测试数据见表1。

从表1可知,毛刺导致的电池自放电现象确实存在,影响了电池的荷电保持能力。采用充电电流分析自放电异常的原因,可直观地反映出制造过程中极片毛刺的异常状况,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工艺控制要求,及时维护刀具,保证电池的性能,减少安全隐患。毛刺熔断后,极片内部仍存在金属杂质。测量电池分容后的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