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而也
无晴。
A.“定风波”是题目,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B.小序说明此词创作缘由,“余独不觉”的“独”字,暗示词人与众不同的情怀。
C.末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有双关的含义,既指眼前的风雨,也指人
生中的挫折磨难。
D.词人借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表现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启人深
思。
2.下列对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上下片都以写回忆为主,描写了词人往昔在家乡与朋友一次宴饮的场景。
B.“杏花”一句,既点明了宴饮的时节,又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绮丽的面面。
C.下片的“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两句,表达了词人经历国家及自身
沧桑变化的伤感。
D.全词抒情含蓄,情景交融,令人印象深刻。
二、句子默写
3.(1)直接型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②忆昔午桥桥上饮,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
旧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
溪沙》)
(2)理解型默写。
①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
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
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的游乐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
风光侧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白兔
(明)谢承举
夜月丝千缕,秋风雪一团。
神游苍玉阙,身在烂银盘。
露下仙芝湿,香生月桂寒。
姮娥如可问,欲乞万年丹。
【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请简析【甲】诗首联的表达效果。
5.【甲】【乙】两诗的划线处同是问嫦娥,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A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乙】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B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
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
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6.下面对甲、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
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
B.甲词“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C.乙词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
春已暮而未尽。
D.乙词“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作
者心旷神怡。
7.甲、乙两词都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请结合A、B两
处画线句具体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线性代数(第5版)吉尔伯特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1.2-解一元二次方程(1)-(共21张PPT).ppt VIP
- 语言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五章 语法.ppt VIP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规划方案.docx VIP
-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通用技术要求》.pdf VIP
- (最新)融资担保公司招聘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DLT2246-2021 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规范 1_9部分.pdf VIP
- 混凝土拌合站.pptx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 GB+16423-202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