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课件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陽人,人稱孟襄陽。他的經歷較簡單,早年隱居在離襄陽城30裏的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試落第。在太學賦詩,舉座嗟而佩服。曾遊覽東南各地,與王維齊名,人稱“王孟”。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均有交往。李白有兩首懷念孟浩然的詩。杜甫也有詩讚頌孟浩然。他的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隱居田園生活。他為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故生前死後皆享有盛名。他死後不到10年,詩集編成後,即送“秘府”保存。《全唐詩》收集了他的200多首詩,其中近30首是描寫、歌頌家鄉的詩,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襄陽城內東北角“鑒湖”附近曾建有“孟亭”。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詩文解釋】

山色昏暗聽猿猴啼叫聲聲都帶著悲愁,蒼江夜裏水流湍急。風吹得兩岸的樹發出聲響,月光照著江中這一葉孤舟。建德不是我的故鄉,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還是把我這兩行熱淚,寄給遙遠的海西頭的朋友。

?【詞語解釋】

????瞑:昏暗。

????海西頭:這裏指揚州。

?傍晚的時候從深山裡傳來陣陣悽涼的猿啼聲,讓人聽了也感到傷心起來。到了夜裡,桐廬江的水奔流的更急了。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兩岸邊的樹葉被狂風吹著,發出陣陣颼颼的響聲。眼前只有天上的明月,映照著江面上一葉孤獨的小舟。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這個地方再怎麼好,也不是我的故鄉,我經常思念起揚州的老朋友。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啊!只有讓這思念的兩行淚水,灑進桐廬江裡,讓這江水讓我的思念帶到遙遠的海西頭,我的故鄉揚州吧!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赏析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请思考: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有哪些呢?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然而作者却不露痕迹,说说你的看法。“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思考: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有什么特点?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看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

文档评论(0)

199****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