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表格式)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docxVIP

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表格式)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课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耳的结构与功能。

3.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1:出示“学生躲雨”图片,并提出: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引出课题。

导入2:出示吃饭图片,提出:看着诱人的饭菜,听着美妙的音乐旋律,让人感到心情特别舒畅。想一想视觉和听觉是如何形成的?引出课题。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眼与视觉

1.出示眼球结构图,并提出问题:

(1)眼球壁大致分为几层?

(2)同学们相互观察对方的眼球,能看到哪些结构?人们通常所说的“黑眼球、白眼球”是指什么?

(3)眼球中感受光线刺激的细胞在哪里?

2.小组同学自学并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适时地帮助和指导,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小组间的表达交流。

(1)拆装眼球的结构模型,了解眼球壁的立体结构。

(2)结合结构图,小组内成员相互指认平面结构,互相纠错。

(3)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并由一人记录答案。

3.教师倾听学生的答案并完善补充:人们通常所说的“黑眼球、白眼球”分别是指虹膜和巩膜。虹膜中央的孔可以改变大小,叫瞳孔。睫状体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是肌肉质的,能够收缩和舒张。视网膜中含有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备注

4.教师用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视觉的形成,由学生观察并描述其过程。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最后总结视觉形成过程: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5.教师提出: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由远及近飞来的足球而迅速地躲过它;在夏日的骄阳下,我们会眯起眼睛,而走进昏暗的电影院,我们就要瞪大了眼睛,等等。这说明人的视觉是不断调节的。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小组讨论归纳其中的变化规律。最后教师组织各组表达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由学生得出变化规律:

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处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6.课件演示近视和远视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并讨论归纳。

教师组织小组间的表达交流,归纳为: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睫状体收缩过度疲劳,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曲度过大)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正好相反。

(二)耳和听觉

1.拆装耳的结构模型,了解耳的结构。结合课本第85页彩图,相互提问完成对各结构生理功能的学习。

2.教师利用课件进行简要总结,在此过程中提示学生易错点。

3.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最后师生交流总结听觉形成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位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强调以下两点:

①听觉感受器在耳蜗,耳是听觉器官。

②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而不是在耳中产生。

(三)其他感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5~87页相关内容,解决以下问题:嗅觉和味觉是如何形成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总结出:

(1)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2)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蕾分布也不均匀。

2.教师提出:古人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你能从生物学角度进行解释吗?

学生分组探讨后交流总结:感受器有适应性。

3.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第88页相关内容:

(1)什么是触觉?

(2)什么是温度觉?

通过学生自学,然后交流归纳总结: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这就是触觉。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4.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88页的方法步骤进行活动,并完成讨论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强调:

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感觉“温”;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升高)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备注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各学科试题试卷学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各科试题、试卷、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全收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