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哲学家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钱塘洪防思(即洪昇,《长生殿》曲本的作者)久于新城(即王渔洋,提倡诗中神韵说者)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论诗,防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麟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麟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象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麟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鳞《免胄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象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汉画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戏剧表演)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鉴》(这是中国绘画美学里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材料二

“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按照宗白华的看法,艺术意境创造的审美本质在于“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里,艺术意境内在的“情”“景”统一,被更加深刻地表述为与特定文化意识相一致的意境创造本质——“虚”“实”统一性,亦即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种艺术意境创造“虚实相生”的审美本质,在具体的艺术家那里,也就是想象活动与形象实体的统一。“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这样,宗白华实际上不仅是把“虚”与“实”视为艺术意境创构的两元,而且着力强调了艺术意境的内在统一性。而由于离形无以想象,去想象无以存形,所以唯有通过“虚”“实”相合的审美创造,才能真正写出心情的灵境而直探物体的诗魂、生命的本原。应该说,就艺术意境创造的审美本质而言,采取“虚实相生”二元统一的意境表现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审美意象来把握对象生命本质,这种中国艺术家一以贯之的审美创造态度,根本上正是源于中国文化本身对生灭变动的世界本质的理解。艺术作为世界生命的精神表现形式、现实载体,理当体认这种世界“虚”“实”相生相运的哲学领会。而既然艺术意境创造是“虚”“实”二元的统一,那么这种统一就应表现为互相包容、渗透的关系,从而使世界构成之“二元”真正成为艺术意境的两元。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宗白华在进行中西艺术审美比较研究时,之所以常常高度肯定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独特性,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审美本质合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