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高中生读后感.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东坡传》高中生读后感

《苏东坡传》高中生读后感篇1

中国文化,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

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

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

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

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

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楷《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

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

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

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

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

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

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

任通判,从此开始了噩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

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

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

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

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

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

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

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

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

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

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

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

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

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苏东坡传》高中生读后感篇2

对于苏轼,大部分人都在评论他文学修为方面的贡献,说得都很

精彩,自我感觉不如他们的感悟深、说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谈谈个

人看法吧。我以前对苏轼了解仅限于诗词,读完《苏东坡传》后,才

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养同样重要。苏轼天资聪慧,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

环境,父亲是大学问家,无论做人、做事都堪称表率,母亲深明大义,

处处以身作则,给予了苏轼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诲。这种生活环境也为

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打

下了坚实基础。但我感觉少了一些逆境磨炼,性格中也就少了刚强,

我想这可能也为苏轼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不占上风的原因。

苏轼一生都在纠结“出世”与“入世”,他一直都想归隐,但迟

迟下不了决心。他也想实现自己的宏大政治报复,但缺乏政治斗争的

激情和必要的手段,从他面对“王安石变法”的作为到对各种政治势

力角逐的态度,他都是持一种厌倦的观点,自古优秀的政治家必须集

救国志与强国法于一身,而苏轼明显缺乏后者,虽然他曾经身居高位

(当过帝师),影响巨大,但始终没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

不得以实现,而他本人也没有能力去创造或者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个人命运始终是与国家命运一致的。如果苏轼兄弟没有从小立下

为国为民的志向,估计他以后的成就不会这么大,诗词中的意境不会

这会高,也不会得到人民真心的爱戴。所以说为民情怀伴随苏轼的一

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难的黄州、岭南及至海南流放时,支撑他以积

极态度生活的还是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心肠。从苏轼的成长轨迹及做人做事风格可

以看出,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

妻子真心,对兄弟和睦,对朋友以诚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

一个地方,都能影响、团结、带动一大批人。“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

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在等级分明的封建

王朝,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他两任抗州,为当地两修“六井”,斗

瘟疫、扩西湖,修苏堤,筑河坝,任密州时带领百姓抗蝗灾大生产,

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园,就连在岭南、海南地区在个人温饱情况

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在想着在政策面上为周围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他个人不具备这些素养,他不会被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

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帮助他,他的诗词也不会流传千古。

最后借用一

文档评论(0)

181****2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