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docx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夜》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学习并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象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独立自主意识。

2.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诗歌的朗读与节奏把握。

2.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象征意义的挖掘。

(二)教学难点

1.诗歌中抽象情感的具体化表达。

2.诗歌与时代背景的联系及其对现代价值观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想象,感受月夜之美

通过展示几幅不同风格的月夜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如月光如何洒在大地、树木的轮廓在夜色中如何变化等。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月夜的感受,是否联想到了某些诗句或故事。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习《月夜》这首诗歌做好情感铺垫。

2.背景介绍,了解作者与时代

简单介绍沈尹默的生平和《月夜》的创作背景。可以这样表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月夜》,它的作者沈尹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1917年,正值五四运动前夕,社会思潮涌动,沈尹默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时代的感受和思考。”然后,简要说明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沈尹默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诗歌与历史时代的联系,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

1.朗读课文,感受诗歌韵味

我们要一起朗读《月夜》这首诗,注意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晰,节奏要均匀。在朗读时,我们可以把“霜风呼呼的吹着”读得稍微缓慢一些,以体现冬夜的寒冷和风的凛冽;而“月光明明的照着”则可以稍微加快速度,以传达月光的明亮和温暖。通过这样的朗读,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1)朗读技巧指导

我会示范如何正确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语调的起伏和停顿的位置。例如,在“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之间,我们可以稍作停顿,以突出“我”与高树之间的独立和坚强。

(2)学生跟读练习

同学们可以跟着我一起读,尝试模仿我的语调和节奏。之后,我会邀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单独朗读,其他同学则可以注意听他们的朗读,思考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讲解生字生词,深化文本理解

在朗读之后,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例如,“霜”字,它指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冰晶,常用来描绘寒冷的气候;“风”字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现象中的风,但在这里它带有寒冷的意味,与“霜”字一起构成了冬夜的背景。

(1)生字生词释义

我们要逐字逐词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比如,“明月”不仅仅是指明亮的月亮,它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通过这样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造句实践应用

理解了这些生字生词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些造句练习,将这些词汇运用到实际的句子中去。比如,用“霜”字造句:“清晨,草地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霜。”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文解析

1.诗歌意象分析

(1)霜风与明月:诗歌开篇即以“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引入,这里的“霜风”和“明月”构成了冬夜寒冷而明亮的背景,霜风的“呼呼”声与明月的“明明”光,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显凄凉的月夜氛围。

(2)高树与我:接着诗人提到“我和一株高的树并排立着”,这里的“高树”象征着坚强与独立,而“我”与高树并立,没有依靠,表现出诗人自身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这种意象的使用,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情感与象征意义探究

(1)独立自主的情感:诗人在月夜中与高树并立的形象,传递出一种独立自主的情感。在五四时期,这种情感是对旧社会束缚的反抗,也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呼应。

(2)坚强人格的象征:高树在霜风中挺立不倒,象征着诗人坚强不屈的人格。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这种坚强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它代表了一种对旧秩序的挑战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3.诗歌节奏与朗读指导

(1)节奏的把握:《月夜》的朗读要注重节奏感,每行诗句中的“的”字,起到了延长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使得朗读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2)朗读的情感投入: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体会诗人在月夜中的孤独与坚强。通过模拟诗人的口吻,让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四)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理解意象

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月夜》中,“霜风”和“明月”是个重要的自然景象,它们不仅描绘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