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花洲民间故事三则.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藕花洲民间故事三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各大地图上搜索藕花洲“”,你会发现,全国范围内,目前

只搜得出一个地方叫藕花洲“”。这个地方就在四川的长宁县,紧

邻蜀南竹海。关于这个地名,是有出处的。清朝道光年间,在竹

海龙吟山脉的北麓,有一座庭院建筑,先为别墅,后为书院,成

了远近文人骚客经常雅聚的场地,主客除谈经论道,吟诗作赋,

还收徒讲学。该庭院地处一小丘上,亭台楼榭井然布列,周围水

田环绕,东面一砖石砌就的拱桥连接外界。水中种以荷藕,荷叶

伸展、藕花绽放时节,小丘若荷藕淀中之小洲,颇饶池榭之胜,

故取名藕花洲。创建藕花洲书院的是一个叫刘春生的当地名士。

刘春生(1770年一1833年),字蘭榖,号香亭,太学生,道光

帝诏举孝廉方正,四川长宁人,藕花洲文化的开创者。其工于诗

著,著有个人文集《香亭笔录》《鹪鹩集》,編有《长宁县志补》。

刘春生好读书,好交友,常常以文会友。周边文人墨客、名流雅

士对刘春生为人极为赞赏,对其创建的藕花洲书院也情有独钟,

常常到藕花洲聚会、讲学,因此,在藕花洲这个地方产生了大量

的诗文,后被人编为《藕花洲唱和集》流传于世。藕花洲的人与

景、诗与酒、精神与传承,共同形成了一种具有地方特点的藕花

洲文化。今收集整理藕花洲民间故事三则,以飨读者。

翰林孔目刘昌亨与翰林府的传说

翰林府“”在长宁县桃坪乡新坪村七组,小地名桂溪桥,虽已

破败,但依稀仍可看出些规模。《长宁年鉴》(2008年版)曾记

载:翰林府:“位于蜀南竹海龙吟寺山下桂溪畔,相传明清年间刘

姓后生高中后,受翰林,朝廷拨款修建翰林府,并赠匾额海‘阔天

空’。另一匾额为甲戌翰林赵增荣题赠克迪‘前光’。”

该翰林府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说翰林府的翰林是真有其人,

有人说翰林其人不存在,翰林府是假的。

先讲一个曾经在当地听过的传说:

咸丰年间,长宁县令朱拱塔(音),听说下远乡(今桃坪乡)

有一座翰林府,搬鳌坐脊,规模宏大。县令打听翰林其人是谁,

却又打听不出名堂,不觉心生怀疑,莫非有人胆敢建房以假乱真

来冒充翰林府?这可是犯上的大罪!于是,朱县令决定亲自前往

调查。

今天的有钱人,即使修建一座山寨的天安门城楼,也谈不上

有罪。可是在当时,没有功名的老百姓,哪怕是大户人家,富甲

一方,也不敢在住宅上随便僭越。据说,当时,考中秀才的人,

才有权利在修房子的时候让自己的房檐高出普通百姓房檐三寸,

这就是所谓的光耀“门楣”。至于在屋顶上搬鳌坐脊,那是有贡生、

举人等功名的人家才可以干的。而能称翰林府的,那必定是要翰

林院有人,否则就是犯僭越之罪了。

话说朱县令坐轿直奔翰林府来,官轿未到,消息早已传到翰

林府主人刘家。听说县太爷要来兴师问罪,刘府一家上下也慌了

神。毕竟,刘氏门中的翰林并非殿前考学而入,职务也非翰林学

士、翰林编修、翰林检讨等常人理解中的翰林,而是翰林院的一

个小小事务官——翰林孔目(大概是保管图书、奏章、账目的管

理员)。更让人着急的是,此时,翰林孔目早已离世多年,所留遗

物少之又少,时过境迁,关于翰林孔目的来龙去脉,早已不再被

人关注,翰林孔目的遗孀虽还在世,但年岁已高,能否把事情说

清楚道明白,还真是没个准。

眼看朱县令已到门外,刘家人将县令恭迎进门。县令昂首挺

胸,大摇大摆穿过朝门,径直走向堂屋,可他刚迈进一只腿,就

愣住了,他惊讶地发现,一个老妇人身着貂褂朝服,胸佩朝珠,

正襟危坐在堂屋正中,正严厉地盯着自己。朱县令一见老妇人这

般打扮,赶紧跪地磕头,连声说道:卑职“朱拱塔拜见夫人,给夫

人请安!”

这老妇人正是翰林孔目的夫人胡氏,见朱县令已被震住,便

缓和辞色,与朱县令客套一番。朱县令匆忙告退,打道回府。原

来,清朝的官员服饰制度非常严格,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朝珠,

三品以上才能穿着貂褂。然而,这个服饰制度在翰林院却例外,

皇帝对翰林院供职的臣子,不论品级,往往给予特殊待遇,赐予

朝珠和貂裘官服,以示特别恩宠。七品县令见到老妇人如此派头

的朝服,自然不敢造次,只能恭敬有加,小心告退。

传说归传说。那么,翰林府究竟是不是真的翰林府?关键点

就在翰林孔目官算不算翰林?可不可以叫成翰林?这个还无法

找到准确的答案,有待专业人士解答。话说回来,对于普通老百

姓来说,能进入翰

文档评论(0)

小波很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