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 第6版》 思考与练习题解答要点汇总 汪应洛 第1--8章 .docx

《系统工程 第6版》 思考与练习题解答要点汇总 汪应洛 第1--8章 .docx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统工程》第6版(第一至七章)

思考与练习题解答要点

第一章

1、可以课本上的管理系统为例:

(1)系统的功能即其存在的作用与价值,要素即元素或者分系统或者子系统。

(2)系统与环境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输入(要素):环境→系统;输出(要素):系统→环境。

(3)结构即组成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可用各种较为直观的关系图来表达。

(4)通常情况下,结构是影响功能的内因,环境是影响功能的外因。

2、参见教材p8“系统的一般属性”。

3、(1)整体观念,系统管理;

(2)以人为核心的多重要素;

(3)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的多样性;

(4)因内外环境变化等所带来的的动态性;

(5)追求组织性、有序性、协调性;等。

与大规模复杂系统的主要特点基本一致。

4、(1)交叉学科,通用方法(论);

(2)工程技术,但对象不限定于某种特定的工程物质对象,如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社会工程;

(3)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

(4)科学性+艺术性,定性+定量,多学科理论、方法、技术、专家融合;

(5)集成创新,综合创造;等

5、由一般系统论及其发展、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发展而形成。也可参阅钱学森相关成果。

6、略

7、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例的可能应用: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现代工业工程等。

8、可参阅教材p2-3“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系统思维”、p6-7“系统化时代呼唤系统工程创新发展”等资料。

第二章

1、(1)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专业维)。

(2)特点: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等

2、参见教材p21-22“两种方法论比较”。

3、(1)系统分析是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2)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或方法论。也有观点认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管理)。从广义上理解,有时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同义语使用。

4、参见教材p22-23“系统分析的要素”。

5、(1)系统分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初步分析(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规范分析(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决策);

(2)认识问题、综合方案、系统评价等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3)反馈和多次反复进行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6、(1)尽快明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向、路径和总体框架,使系统分析尽快走上正轨和使相关人员一起进入“角色”。

(2)分析人员与决策者密切协同;采用5W1H等集体创造性技术;防止“短平快”、走过场。

7、(1)方案即达到目的及目标的途径。对系统方案的分析和综合是系统分析中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以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等为基础,并注意方案合理数量及合目的性、可识别性等具体要求。

(2)初始方案→可行方案→非劣方案→推荐方案→满意方案

8、参见教材p24-25“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

9、(1)突出初步系统分析;

(2)考虑采用建模、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的可能性;

(3)定性定量相结合等。

10、(1)提问法:5W1H、检核表法

(2)头脑风暴法:推迟判断、数量提供质量

(3)德尔菲法:背靠背式、得出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

(4)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

(5)情景分析法:灵活而富有创造性、辅助、综合、多功能

11、(1)综合集成系统方法论

(2)WSR系统方法论

(3)西那雅卡那系统方法论

(4)旋进原则方法论

(5)TEI@I方法论

12、略

第三章

1、(1)模型特征: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2)模型化的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

(3)模型化的作用: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提供了摆脱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实验

2、概念模型、符号模型、形象模型、类比模型、仿真模型等。

其中,概念、符号、仿真等模型在管理系统工程中更为常用。

3、(1)分析法:分析解剖问题,深入研究客体系统内部的细节(如结构形式、函数关系等)。利用公理、定律导出系统模型。

(2)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利用逻辑归纳法导出系统模型。数理模型方法是典型代表。

(3)综合法:将实验数据与理论推导统一于建模之中。通常利用演绎方法从已知定理中导出模型,对于某些不详之处,则利用实验方法来补充,再利用归纳法从实验数据中搞清关系,建立模型。

(4)老手法:通过专家们之间启发式的讨论,逐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