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

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赏析小说故事情节

【题型1】梳理概括情节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①“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②“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③“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④“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上去,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则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①“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牲畜林》。

②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半张纸》。

③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墙上的斑点》。

二、概括情节的方法

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用简洁、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答题规范:

◆依据线索(时间、人物、情感等),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语言,不可纠缠于细节,不求面面俱到。故事较复杂、涉及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依据题干要求明确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与答一致,前后贯通。

【题型2】分析情节作用

一、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某一情节因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作用亦不同。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小说开头常用的方式及各自的作用:

一般开头

一般以叙述或议论等方式开头。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写景式

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暗示故事的结局。

2.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与相关情节的关系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后之间的呼应。小说中使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学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显得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与主题的关系

揭示小说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展现人物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显示出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