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全诗.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沙百战穿金甲全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全诗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青海:青海湖

2、穿:磨穿

3、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

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诗意: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短,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身经百战,

1/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黄沙穿破了金甲,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

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

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

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

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

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

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

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

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

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

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

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

2/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

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

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

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至于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的原因,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

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

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

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

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

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

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

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

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3/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

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陰云,

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

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这

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使诗歌画面的色彩顿时突现,同时,从地理学

的角度讲,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门关、祁连山和

青海湖这三点相联的千里边防线的,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

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

“视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

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

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

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

决不解甲还乡。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

4/8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

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黄沙百战

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

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