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08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唯物史观:梳理法律与教化相辅相成的关系,辩证的理解法律与教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时空观念: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了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法律与教化并用的
统治手段。
历史解释:归纳律令儒家化的过程,总结中华法系的特点;认识教化在古代中国体现为儒家
的礼教。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掌握中国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特点、儒学的发展与古代教化形式的变
化。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古代有悠久的法治传统,了解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点,有助于理解当今
时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治理。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1)背景:夏商时期,君主和贵族可以殄灭生命。如“人殉”、“人祭”。
(2)起源:西周建立起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3)发展: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找救国新思想。
2.法治
(1)早期国家已经有法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
(2)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开启。
3.德治与法治之争
(1)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注重教化。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
主张“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2)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唯法为治。商鞅在秦国变法,奖励耕战,军功授官;
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儒家思想不合时宜,在当时备受冷落,后来才得到重用。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
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需要,受到重用。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的法治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商鞅“改法为律”。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令”,即法律命令。
(3)三国魏明帝减省律令,司马昭主政时再此减省《魏律》。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
(1)原因:汉武帝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士人以经注律,魏明帝设置律博士的
推动。
(2)表现: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3.唐朝——礼法结合,提倡礼治
(1)唐高宗时,撰成《永徽律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学体
系确立的标志。
(2)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3)社会层面,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如《天圣令》;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2.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曾重修《问刑条例》,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3.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4.宋朝,理学形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深入到族规、家训之中。如朱熹的《家礼》
和《小学》。
5.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如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
约》。
6.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使乡约逐
渐带有强制力。
7.清朝乡约宣讲内容是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圣谕,也常引用《大清律例》,使乡约约束力
加强,并与法律合流。
1.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
讨论。
过程:夏商周三代——“刑”“礼”并立;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
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前536)和晋国赵鞅“铸刑鼎”(前513)为标志,法
律制度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刑罚体系开始向成文法制转变。秦代崇尚法治。
讨论:(1)法家强调法和刑的作用:商鞅、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
儒家则重视礼治:孔子、孟子: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
民意。
2.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1)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
即法律儒家化。(2)隋唐时期,《唐律疏议》完成了“礼教”与“法治”的融合,标志
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3)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自宋
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
判具体案件是如何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
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阿法拉伐分油机中文说明Instruction book1.pdf VIP
- 《Java程序设计》教案(思政版).docx VIP
-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共18张PPT).pptx VIP
- AWS B4.0-2016 焊缝机械测试的标准方法(中文版).pdf
-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文).docx VIP
- 国开电大学习网网络安全技术形考任务答案.pdf VIP
- 成长赛道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1500字.pptx VIP
-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记录.docx VIP
- GB50641-2010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查房2讲课文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