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石斛(历代本草汇言)
石斛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或金
钗石斛的新鲜或干燥茎。主产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
北等地。原植物附生于树上或林下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
阳环境,不耐寒。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功效益胃生津、滋阴
清热、明目强腰。临床用名有石斛、鲜石斛。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
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一名林兰(《御览》
引云,一名禁生,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石斛,神农甘平,扁鹊酸,李氏寒(《御览》)。
《名医》曰:一名禁生,一名杜兰,一名石蓫,生六安水傍石上,
七月八月,采茎,阴干。
案《范子计然》云:石斛,出六安。
《名医别录》:无毒。主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
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定志,除惊。
《药性论》:君。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
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劳弱,壮筋骨,暖水藏,轻身,益智。
平胃气,逐虚邪。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
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
《本草衍义》:真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滇南本草》:石斛
味甘、淡,性平。升也,阴中之阳也。平胃气,能壮元阳,升托,
发散伤寒。
(补注)伤寒阳症,传入阴经,半表半里,或表症陷入于里,有
升托发汗解表之功。退虚劳发热;截寒热往来,形如疟症;治湿气伤
经,故筋骨疼痛;升托,散湿气把住腰膝疼痛,不得屈伸,祛湿散寒,
止疼痛。
石斛汤∶昔有一女子,因身染风感寒,平素阴血虚弱,寒邪伏于
三阴经,形如劳症。用石斛汤退劳热,反作头疼发热,烦渴饮水,身
热如火烙,服后剂,身出酸汗,汗后身凉,又用滋阴降火汤痊愈。
又石斛汤治虚劳发热,午前乍寒怕冷,午后发热烦渴,头疼体困,
饮食无味,自汗盗汗,耳内蝉鸣,头晕心慌,手足酸麻之症,用∶石
斛(二钱)黄柏(五分炒焦)地骨皮(钱半炙)鳖甲(二钱)秦艽
(一钱)生地(一钱八分)薄荷(三分)点童便煎服。
(补注)石斛汤治劳热发烧,病反倒重,后二日或三日退热者病
好治,服药身凉者轻,服此方身反热者死。
《本草蒙筌》:味甘,气平,无毒。却惊定志,益精强阴。壮筋
骨,补虚羸,健脾膝,驱冷痹。皮外邪热堪逐,胃中虚火能除。厚肠
胃轻身,长肌肉下气。
《本草纲目》:石斛气平,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降也。乃足
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深师云: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
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一片,水煎,代茶饮,甚清肺补脾也。
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药性解》:石斛,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补虚羸,
暖水脏,填精髓,强筋骨,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疗脚膝冷痹,久服
厚肠胃,定志除惊。恶寒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按:石斛入肾,则专主下部矣;而又入胃者,盖以其味甘耳。助
肾而不伤于热,平胃而不伤于燥故也。
《景岳全书》:此药有二种,力皆微薄,圆细而肉实者,味微甘
而淡,其力尤薄。《本草》云:圆细者为上。且谓其益精强阴,壮筋
补虚,健脚膝,驱冷痹,却惊悸,定心志。但此物性味最薄,焉能滋
补如此?惟是扁大而松,形如钗股者,颇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去
嘈杂善饥,及营中蕴热。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
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而诸家谓其厚肠胃,健阳道,
暖水脏,岂苦凉之性味所能也?不可不辨。
《本草经疏》:石斛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生,故其
味甘平而无毒。气薄味厚,阳中阴也。入足阳明,足少阴,亦入手少
阴。甘能除热,甘能助脾,甘能益血,平能下气,味厚则能益阴气,
故主伤中,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
长肌肉,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定志除惊者,以其入胃,入肾,入
心、脾,补益四经,则四经所生病皆得治疗。盖皆益脾、益胃、益肾、
益心之功力也。又主除痹逐肌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者,兼能除
脾胃二经之湿故也。
简误:宜入汤酒,不宜入丸。其味不苦而带甘,其形长而细,中
坚实者良。酒洗蒸晒干用,慎毋误用木斛,味太苦,饵之损人,亦不
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