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走进陶行知讲堂一二三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主要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的结合第2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陶行知简介壹第3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和美国伊里诺易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陶行知1917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第4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陶行知教育理念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第5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陶行知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第6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第7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在生活里,对事来说是做,对自己的长进来说是学,对人的影响来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第8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生活性非常突出,这就更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与生活同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第9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陶行知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叁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观察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检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第10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观察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知其然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第11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可见其态度之坚决,立场之鲜明。同样《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新理念时,“体验”一词用得是最多的,这足以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第12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为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第13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从先生那借来浩然之气,让他如火,让他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为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第14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感谢大家观看第15页,共15页,星期六,2024年,5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