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孟子》,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虚词、通假字等文言知识,了解并掌握状语后置这一特殊句式。

2.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

3.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4.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学习孟子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从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2.鉴赏孟子出色的论辩艺术,学习“迂回婉转”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或者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康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或者为了自己的同胞能享受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或者为了国家的和平独立敢于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他们无一不是用切实的行动甚或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他们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光辉的业绩如同漆黑的历史航程上的一座座耀眼的灯塔,引领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齐桓晋文之事》,跟着孟子走进那个时代的家国天下。

二、知人论世

1.了解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倡“仁政”。

2.孟子的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气节)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同义也。(社会分工)

(做脑力工作的人统治别人,做体力工作的人受别人统治,统治别人的人剥削别人,被别人统治的人被别人剥削,这是天下的共同法则。孟子创造性的发明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借以区别劳心者统治劳力者。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式”,这是孟子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系统论述。)

3.了解《孟子》

《孟子》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录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为上、下。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取材依据。

《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孟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共用了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明,更有说服力。

4.相关背景

战国时代,诸侯纷争,都想以武力兼并别国,于是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在争夺土地的战争中,被杀死的人布满战场之地;在争夺城池的战争中,被杀死的人遍布城中)的惨烈局面,给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

当时,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号称强国,齐宣王继承其父齐威王遗业,野心勃勃,想凭借武力称霸中原,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此时,孟子以客卿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在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述了“反霸道、尊王道、安民生”的政治主张,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霸道”:武力征伐,以霸天下。

“王道”:以“仁”治国,以“民”为先,使天下归心,以王天下。

5.解题

①齐桓,即齐桓(huán)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

(春秋五霸是对春秋时期五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诸侯国的统称。这些国家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被视为霸主。霸在这里的含义是诸侯之长,也就是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职责包括会见其他诸侯和朝拜天子,但实际上他们掌握着对天子的命令权,起到了尊崇天子并指挥各诸侯国的作用。)

(齐桓公,姜姓,吕氏:在先秦时期,姓、氏是分开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