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20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留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聚结尾的固定构成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聚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聚。
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很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最终团聚宴笑。好像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大团聚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或许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调;始于悲者最终欢,始于离者最终合,始于因者最终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学问分子,也普遍认为“团聚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冲突,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学问分子对大团聚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需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变更其现状。而大团聚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学问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惊奇。
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聚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聚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学问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调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生疏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假如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消遣,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消遣。”
由此可见,精英学问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越是太平常期,市民社会更加达,文化市场的力气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聚故事。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他们须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须要故事,而且须要能满意他们美妙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聚’,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
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推断,认定了大团聚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聚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聚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取材于施爱东《故事法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英学问分子对大团聚的批判和否定,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
B.启蒙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需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
C.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大团聚故事的看法不同,前者热衷,后者嫌腻。
D.能够满意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妙愿景,是大团聚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缘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论述,印证了大团聚结局与民族的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
B.文章对比了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对大团聚故事的不同看法,并分析了产生的缘由。
C.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谛视并探讨了大团聚式文艺作品对一般民众生活具有的意义。
D.作者认为,对于大团聚的追求,反映了我们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3.下列文学主见,不属于批判“大团聚结局”的一项是()
A.大团聚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探讨史》)
B.凡是历史上不团聚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聚;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相互欺瞒——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C.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
D.他闭着眼睛不愿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愿老醇厚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教材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模块综合测评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
-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综合检测A卷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5Music单元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细胞的分子组成过关检测B卷浙科版必修1.doc
-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就业与创业第7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1框立足职场有.doc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2024_2025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 广东省广州市四校2025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doc
- 山西省晋中市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 山东省德州市烟台市2024_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最近下载
- 材料及配件采购方案.docx VIP
- 中国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pptx VIP
- 2025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物理八上光的直线传播 (3).ppt VIP
- 2024年事业单位医疗卫生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无痛纤支镜麻醉技术规范.pptx VIP
- 广东春季高考2025数学试卷.doc VIP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docx
- 专升本英语时态练习题.doc VIP
- 实验03 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