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伊利股份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绩效关系的会计学研究.pdfVIP

会计论文:伊利股份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绩效关系的会计学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论文:伊利股份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绩效

关系的会计学研究

本文是一篇会计毕业论文,本文通过对伊利乳业承担社会责任案列的

剖析,分析伊利股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绩效的关联具体存在

于哪些方面,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以此为鉴,有助于

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能力的飞跃使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物质

财富日益丰富,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诸如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矛盾也随生产力发展愈发尖锐。诱发这些矛盾

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忽视了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

性。例如,近年来日本发生的核污染、美国发生的“华尔街的贪婪和

诡计”、英国发生的“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以及我国发生的“红心

蛋”、“多宝鱼”、“瘦肉精”、三鹿奶粉、频发的矿难事故等。国内外层

出不穷的责任事件和事故就证明了这一关点。企业忽视社会责任不仅

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同时也制约着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不仅

是一个单纯的企业问题,更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代表掀起了一

场,席卷全球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其特点主要有:

第一,制度建设日益完善。除了各国政府对已有法律重新修订补充之

外,各国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还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则和

标准,例如联合国颁布的了《全球契约》,世界经济合作与组织颁布

了《跨国企业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ISO26000》,美国国际社会问责组织颁布了《SA8000标准》以及英国

道德倡议组织颁布了《EIT守则》等。在国内,尤其是十六大以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显著提

升,并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其内容包括:首先是全国人大颁布的一

系列法律,如公司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自然资源

法、环境保护法、社会保障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其次是国务院及

其所属的商务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安全生

产监督总局、环保总局、工商行政总局等部委颁布的一系列行政性法

规,如国资委颁布的《关于枞阳企业旅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意见》等;

再次是各地方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深圳市颁布的《关于

进一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见》、上海市浦东新区颁布的《关

于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等》;最后是行业和机构组织颁

布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纺织企业

社会责任体系CSC90007》、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

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企业责任承担

工作的通知》等。可见,我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越发清楚,

并整体进入了制度不断完善和行为逐渐规范的阶段[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相关研究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以及利益

相关者的定义两大方面。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1960年,其起因是因为学术界开始对当时企

业奉行的股东至上经营理念产生质疑。因此,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

过程中,主要讨论均围绕利益相关者是否应当参与企业的治理展开。

布莱尔(Blair,1999)结合资产专用性及资源依赖性理论指出,利益相

关者是企业的关键资源提供者,企业运行的资本仅由股东提供是远远

不够的,也需要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提供,但上述主

体提供的并非直接的物质资本,而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方式对企业进行

投资。布莱尔认为既然上述主题向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就有权向

企业的所有者要求分享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所有

权[2]。弗里曼(Freeman,1990)选择从契约理论角度出发,指出企业

的实质是一组契约,如果把企业理解为包括企业所有者在内的所有相

关利益者,包括企业的管理者,供货商、客户、员工及社区在内,共

同组成的一种多边契约体系。每个主体作为多边契约的一边都有义务

向公司提供一定的资源以供其正常运转,相应的,契约各边都拥有平

等谈判的权利,来确保所有参与契约的主体都能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

利,这也符合契约理论的本质,即要求不同相关利益者在履行过自身

的义务后都有权利获取应得的“照顾”[3]。唐纳森(Donaldson,1995)

则在结合了产权理论后指出,每个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体代表都认为

文档评论(0)

180****8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