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024年高考复习地理微专题 海岸线.docxVIP

高中地理 2024年高考复习地理微专题 海岸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微专题:海岸线

海岸线是指海洋与陆地的界线,形态不一,有的平直,有的曲折,并且在不断变化中。1.海岸线形态

海岸线有的平直(如非洲大陆),有的弯曲、破碎(如欧洲)。其形成因素及影响如下:

2.海进与海退

海进(海侵)

海退

海陆变迁

陆→滨海→浅海→深海

深海→浅海→滨海→陆

主要原因

①构造运动:陆地下沉(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③海浪侵蚀:入海河流挟带的泥沙减

少、河口泥沙淤积减弱或者失去泥沙来源,海岸会被海浪侵蚀而后退

①陆地上升(海平面下降);

②冰期时,陆上冰川不能回归海洋,海平面下降;

③入海河流挟带大量泥沙物质,在河口因地势平坦、海水顶托等作用,流速降低,大量泥沙淤积,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

沉积物

①海进期间的海水由浅变深;

②陆相沉积(如砂砾岩)逐渐演变成海陆交互相沉积和海相沉积(如石灰岩);

①海退期间的海水由深变浅;

②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

③沉积物下粗上细(一般下部为砂砾岩,上部为石灰岩)

③地层沉积物下细上粗(一般下部为石灰岩,上部为碎屑岩)

3.海岸线地貌描述思路

(1)海岸线前进:海岸线向海洋前进,陆地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

(2)海岸线后退:海岸线向陆地后退,陆地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

(3)入海泥沙变化与泥沙堆积、海水侵蚀的关系:

①入海泥沙多,流水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弱,海底变浅。

②入海泥沙少,海水侵蚀强,流水堆积作用弱,海底变深。

例题

1.现代长江水系格局形成于70万年前。末次冰期时,东海大陆架平原上发育了长江古河道,先后形成了6条大型的游荡性河道。图为末次冰盛期(距今2.3-1.9万年前冰盖面积最大的时期)东海大陆架平原上长江古河道的主流路位置及古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末次冰盛期,我国东部海岸线向东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B.板块挤压致地壳抬升

C.海水的侵蚀作用减弱

D.末次冰盛期冰川发育

【小题2】末次冰盛期时,古河道游荡摆动的条件有()

①东海大陆架地形缓②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流的含沙量较小④河曲地貌广泛发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3】现代长江口处,末次冰川消融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自下而上粒径变化特点()

A.先变大后变小

B.总体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总体逐渐变大

【答案】

【答案】【小题1】D

【小题2】A【小题3】B

【解析】

【分析】

【分析】【小题1】

末次冰盛期冰川发育,海平面下降,我国东部大陆架出露,海岸线向东移动,D正确;冰期气温较低,植被覆盖率较低,A错误;板块挤压致地壳抬升会导致海岸线向西移动,B错

误;海水的侵蚀作用减弱,则海岸线位置的稳定性增加,C错误。所以选D。

【小题2】

东海大陆架地势平坦,长期接受古长江带来的泥沙沉积,物质疏松,受侧蚀作用强,①正

确;长江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洪水期古河道易改道游荡,②正确;河流含沙量小,下游沉积少,不利于河道摆动,③错误;河曲地貌是河道游荡摆动的结果,不是条件,④错误。

①②正确,所以选A。【小题3】

长江口处沉积物为河流沉积物,沉积物粒径大小会随河流流速发生变化,河流流速较快时,沉积物粒径较大,河流流速较慢时,沉积物粒径较小,末次冰川消融期间,随着冰川的消融,河流水量由大变小,流速逐渐降低,沉积物自下而上逐渐变小,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

游荡型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此外,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河面突然放宽,流速急剧减小,泥沙大量落淤,也会形成游荡型河道。

2.海南省崖州湾地处南山角、角头鼻两处岬角之间,湾底沉积物来源广泛。下图为崖州湾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崖州湾底部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有()

A.冻融风化物

B.风沙搬运物

C.岬角崩落物

D.河口沉积物

【小题2】关于崖州湾海岸线未来变化趋势的推测,正确的是()

A.岬角处后退,海岸线北移

B.河口处后退,海岸线北移

C.岬角处前进,海岸线南移

D.河口处前进,海岸线南移

【答案】

【答案】【小题1】CD

【小题2】AD

【解析】

【小题1】

由材料可知,崖州湾地处海岸,岬角为海岸侵蚀地貌,崖州湾底部沉积物的来源可以是岬角崩落物,C正确;湾顶有河流注入,带来沉积物,也可以为沉积物来源,D正确;海南岛地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