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报批稿.docx

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报批稿.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T/XXXXXXX—XXXX

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课程、教育活动、教育保障和教育评价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校校园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1/T2093—2021校园气象站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素养教育

一种以培育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培养。

3.2

气象课程

以提升青少年的气象科学素养为目标,结合小学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编写形成的能反映气象学科内容和气象科普知识的校本课程。

4基本原则

4.1需求牵引、科学规划原则

根据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具体需求,制定科学系统的气象课程规划、组织开展专业性强且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4.2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布设校园气象站、气象科普长廊等教育设施,为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提供硬件支撑。

4.3重点突出、互动实用原则

突出气象学学科特色,紧密围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的重点,通过趣味性、交互性、操作性的教育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5教育课程

5.1校本课程

课程编写要结合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校内气象设施、当地天气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等,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授课、动手实验、课题研究、实验设计、户外拓展、气象研学等,并融入学校科学、语文、数学、美术、劳动、地理等课程之中。课程安排可按下列形式:

2

T/XXXXXXX—XXXX

——每学期宜安排一套不少于14学时的气象特色科学课程,开展2~3学期,总学时28~42小时。——教师宜配备完整的教案、教具、课件,学生宜配备教材、相关实验材料等。

——结合校园气象观测站日常维护、数据分析开展相关课程或实践活动。——平均每学期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不少于20人。

5.2气象社团课程

组建气象社团,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气象活动的内容。社团活动组建和管理方式可参考如下:

——组建20人以上的气象社团,轮流或分组开展日常气象观测、设备维护和实践探究类活动;——在小学阶段气象社团成员宜以3~5年级学生为主,初中阶段宜以初1~2年级学生为主;——每年组织开展的学习或实践探究活动不少于20学时。

5.3气象教具开发

围绕气象课程,师生共同设计、开发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的相关教具。

6教育活动

6.1常规社团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气象观测、知识竞赛、气象小主持人、气象绘画和摄影比赛等气象社团活动。气象社团成员作为校园气象科技活动的骨干,每学年至少进行1次校内交流展示。

6.2世界气象日

利用每年“3·23”世界气象日,组织学生开展气象主题课堂、气象主题展览、气象手工制作等活动,也可组织学生进入当地气象部门、气象科技展馆等参观学习。

6.3气象科普日

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引导校园气象志愿者走进社区、广场、乡村等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

6.4校园科技节

结合校园科技节主题和形式融入气象主题活动。

6.5气象研学活动

结合气象科技知识开展主题式、项目化研学活动。

6.6气象科普项目展评

开展气象观测日志、气象科学小论文、气象小主持大赛、气象科普短(微)视频大赛、气象影像作品、气象手抄报、气象科普剧等展评活动。

7教育保障

7.1设施保障

7.1.1校园气象观测站

在学校建设校园气象观测站,让学生亲自参与气象观测活动,如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等数据的观测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观察能力。校园气象站建设规范按DB41/T2093—2021执行,同时可以参考以下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拟建校园气象观测站可以是自动气象观测站或人工气象观测站,两者均有最好;

——观测场地应尽量避免搬迁,以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四周环境应不影响观测值准确性;——专人负责观测场地管理和设施的定期维护;

——建立完善的校园气象站管理制度,有分管校长负责;

3

T/XXXXXXX—XXXX

——邻近建有气象观测站的学校开展数据共享和比对研究等互动活动。

7.1.2气象教室

遵循“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的设计思路,围绕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建设功能独特、开放融合的智慧气象教室,开展沉浸式、融合式教学。气象教室可按下列条件建设: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