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摘要: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处于教育转型的关键时刻,这时

期清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废科举、改学制以及新的教育行政

体制的建立和教育结构的整体规划等,这些措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近代教育制度终于开始在中国确立并推广开来。

关键词:科举制;学制;教育行政体制;妇女教育;留学教育

教育的近代化是整个社会近代化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

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近代化是在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和西方教育认

识的双重过滤和选择中艰难推进的。清末新政期间以科举制度的废除

和近代学制的颁布为主要标志的清末教育改革标志着封建教育体系

的全面崩溃,是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本文试图从废除

科举制度、推行近代教育、颁布学制、确立近代学校制度、设立近代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等几个方面探讨清末教育改革的历程和历史意义。

(一)废除科举制度、推行近代教育

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十分迫切,全国废科举

的呼声因而日益高涨。不要说资产阶级革命派、改良派强烈要求,就

连许多封疆大吏也深知科举积弊太深,纷纷要求废除科举制。严复曾

指出:“虽然学堂立矣,办之数年,又未见其效也!则哗然谓科举犹在,以

[1]

此为梗”张之洞提到“故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变科举始”。[2]

袁世凯也上奏清廷,“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欲推广学堂,必先停科

举”。[3]科举制度的废除势在必行。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

省科举考试要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

艺学和“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和武科考试。随后,张之洞、刘坤一

联名上奏,建议“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4]1903

年张之洞又与张百熙、荣庆上《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建议“从

下届丙午科起,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5],到1905年,袁世凯、赵尔

巽、张之洞、端方等人又联名奏请立停科举,他们认为“科举一日不

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6]而建立、大兴

学校则是“广学育才,化民成俗”,内定围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7]

的关键,指出“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

停科举始”。[8]1905年8月,清廷颁布《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著即自丙午科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9]至此,从隋炀帝大业二年开始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完全被

废止。此举标志着封建旧教育制度的崩溃,它扫除了我国教育走向近

代化最严重的障碍,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颁布学制、确立近代学校制度

在废科举的同时,清政府作出厘正学制的决定。1902年清政府任

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是为“壬寅学制”,这是

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

荣禄、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

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

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

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校教育体系,它对近代中国学校教育

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甚大,为中国新型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特别

是为辛亥革命后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的制订打下了基础,“癸

卯学制”作为中国第一个在全国施行的新学制,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

堂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陆续兴起的

零散的新式学堂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它的施行,改变了中国长期实行

的封建性的官学、私学、书院等学校形式,加速了封建教育的崩溃和

近代教育的生长,推动了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促进了西方文化

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教育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以下另起一

段)

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制的诞生,促进了兴办学堂事业的大发展。

中国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壬寅、癸卯学制公布后,兴

办学堂便成为清政府的既定国策。全国各地在改书院为学堂的同时,

积极创建各级各类学校,诸如小学堂、中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实

业学堂、政法学堂等,出现了未曾有过的新景象,新式学堂得到迅速发

展。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全国已有各级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

文档评论(0)

tttt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