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12临七 预防医学 By Jun GE1.pdfVIP

苏州大学 12临七 预防医学 By Jun GE1.pdf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医学课堂笔记整理2012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葛隽

第一篇章绪论

1.预防医学:一门应用性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

环境医学、社会行为科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疾病的发生、发展

和分布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防治残疾和夭折

的目的。

2.预防医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个体和群体,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研究重点:健康的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以及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

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亚健康者。

研究重点是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

研究方法为卫生统计、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社会医学和行为医学研究方法等,研究

工作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较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4.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关系:

公共卫生更加广泛,需要医学以外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5.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

对象:健康人群(包括暴露于某些危险因素的健康人群)。

措施:针对病因采取的预防措施(个体措施、环境措施)

目的:保护健康人群,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级预防

对象:易感人群。

特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目的:防止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第三级预防

对像:病人。

措施:治疗、康复措施。

目的:防止病人残疾,丧失劳动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

预防医学课堂笔记整理2012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葛隽

第二篇章人与环境

1.环境: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是

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发利用的对象。

组成: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所有生物体)和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

2.环境的特性

整体性:相对稳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区域性:环境要素具有相对的特殊性。

变动性:人类可促进环境良好发展,也可导致环境的恶化。

3.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级对应的各种机构)。

4.原生环境: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第一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人为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第二环境问题)

5.社会环境: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的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问题主要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不同等因素而引起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6.构成环境的化学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中环境介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的与无机的。

相对稳定的环境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具有物质、能量与信息流动的复杂功

能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一个互相依存的完整体系。

要素:生产者(太阳能或化学能→有机物自身需要)、消费者(动物,一级消费者、二

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PS:关于信息传递: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通过基因和酶的作

用,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体现出来。

8.食物链: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的一个以食物

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在生态环境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

立起来的锁链关系。(维系生物种群的带与渠道)

积极作用:生态环境中维持物质能量流动、保持生态平衡。

消极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放大。

9.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

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环境污染

文档评论(0)

布鲁斯丶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